本篇文章1268字,读完约3分钟

要切实解决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突出问题,认真追究落实不到位和落实不到位的责任,就要扎扎实实抓好减负工作,求真务实,让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若干意见》,从统筹规划、规范监督、检查、考核和考核、把社会事务纳入校园、精简相关报告填写工作、调动和借用中小学教师等方面提出了20条切实可行的措施,旨在使学校恢复安宁,教师有时间。相关意见的发布不仅体现了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教师减负要一抓到底

一段时间以来,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负担。教育部的负责人曾经呼吁一些教师要被各种形式、各种评价、各种竞赛和各种评价压垮,所以他们应该把时间还给老师。为减轻教师负担,当务之急是深化教育领域的“分配诉讼”改革,大幅减少各种检查、评估和评价,切实为学校致力于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教师减负要一抓到底

要减轻负担,我们必须首先找出负担来自哪里。教师的沉重负担既有教育系统自身的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不足等深层次原因。问题的根源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例如,一些地方工作刚刚被安排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教师被要求在微信群中上传工作照片和视频,留下痕迹和轻表现;在某些地方,训练只是走过场,进行“分配”。教师数量不足,培训内容脱离教育教学,教师疲于应付;有些地方搞庆典、招商、拆迁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还需要找老师、进校园等等。要消除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摆脱形式主义的顽固,以确保减负真正有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教师减负要一抓到底

教师的不合理负担是多年积累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负担,避免使用同等的力度和“抓眉毛抓胡子”,坚持分类管理,大大精简文件和会议。“治标”的方针是突出重点,严格清理和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和评估项目,实行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度,精简和规范各类申报工作,严格控制借调教师,规范各类教师培训;“标本兼治”的方针是协调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提高专业水平,以钉钉的精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真正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充分考虑地区、城乡、学校部门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教师减负要一抓到底

应当指出,减轻负担并不意味着没有负担,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承担的义务是正常、合理和必要的负担。需要“减”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这是中小学教师不应该忍受的,与教育教学无关。在浙江,经过规范和整改,全省各类校园活动从年初平均每所学校18.1项减少到4.8项,减少了73.5%;在陕西,非教育行政部门未经同意组织的培训不承认学分,这使培训项目减少了30%。这些做法使当地教师能够在教育和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切实解决教育系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认真追究落实不到位的责任,才能扎扎实实抓好减负工作,取得实效,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教师减负要一抓到底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0日09版)

标题: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教师减负要一抓到底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