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8字,读完约3分钟
自去年10月中国证监会“大发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出席率大幅下降。过去,超过80%的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获得批准,但现在已降至60%左右。特别是在几次审计会议中,通过率低于30%,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些人认为这是收紧首次公开募股和控制股票发行节奏。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真的。然而,这种解释显然与增加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企业走资本市场道路的基本政策取向不一致;客观地说,虽然现在发行的股票数量确实比过去很多时期都多,但由于发行的股票大部分是中小股,所以筹资的规模其实并不大。考虑到市场已经很大,股市运行相对平稳,有关部门似乎没有必要刻意控制股票发行数量,以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新股发行率明显下降?从人们的一般解释来看,主要原因是审计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再关注净利润、毛利率和业绩增长率等更为外向的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对企业可持续经营、收入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判断。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存在不当财务调整行为的企业很难被关闭。此外,由于加强了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对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急于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不太完善的企业,自然暴露出一些不规范的环节。不能说他们一定是问题公司,但按照严格的要求,至少现在他们不符合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对于这种新情况,许多拟上市的公司,甚至保荐人和经纪人等中介机构都有有限的了解,这导致一段时间内出勤率极低。毫无疑问,这些应该说是正常的。
当然,更深入地说,低出勤率也反映了市场监管思维的巨大变化。应该承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使股票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一种向数量发展的客观趋势。所谓“绿色通道”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证数量。
回顾过去,在20世纪90年代发行股票的相当数量的公司已经因为亏损和其他原因被摘牌或出售。进入本世纪后,出现了三次大的扩张。现在,有相当多的公司当时上市质量很差。当然,没有人能保证一个企业上市后会是一个“百年老店”,而且会永远持续下去。然而,业绩普遍下降和出现大面积亏损反映出空.的审计力量有所增强
在过去的2017年,市场上的主流基金开始集中持有蓝筹股,那些表现平平、以题材吸引眼球的公司纷纷被抛弃。不仅股价暴跌,而且流动性明显不足,这实际上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需求。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高速增长的阶段,实现了发展观的飞跃和进步。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情况应该是一样的,我们也需要追求质量。当然,这里对质量的强调不仅指股票的发行,还指市场的运行、制度的规范化、监管的有效性等等。事实上,只有这样,股票市场才能真正适应新时期中国经济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标题:桂浩明:发展股市将更加注重质量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