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48字,读完约10分钟
研究发现,fintech并没有改变金融系统在支付结算、融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属性,而是改善了金融系统在这些方面的功能表现。
资料来源:亚太未来金融研究所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金融创新技术主要功能属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金融体系环境和中国金融创新技术的发展实践,构建了中国金融创新技术发展演变的综合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中国金融创新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判断。研究发现,fintech并未改变金融系统在支付结算、融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属性,但改善了金融系统在这些方面的功能表现;中国金融科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四轮驱动”的结果(由四个因素驱动):信息技术发展的技术支撑、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规避、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发展和传统金融体系的金融供给不足。中国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对金融功能效率的提升,也取决于传统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其对金融供求缺口的缓解程度,还受制于相关市场主体的风险管控能力。
关键词:金融技术;互联网金融;财务职能;金融发展
朱泰辉,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和亚太未来金融研究所学术成员。这篇文章是作者的学术思想,并不代表他所在单位的观点。
(本文摘自《金融监管研究》2018年第1期,已授权出版)
四.金融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四轮驱动”的分析框架,中国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推动的金融功能绩效的提高,也有赖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及其对金融供求缺口的缓解,还受制于金融科技体系的风险管控能力和金融监管的加强与完善。
1
金融效率的发展决定了金融技术发展的演进
Fintech的创新主要是产品和服务、商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它没有改变金融系统现有的功能属性。它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是进化性的,而不是革命性的(朱泰辉和陈璐,2016),未来很难对现有的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在金融技术发展和金融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演进的速度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技术和金融服务的融合程度,以及这种融合发展对金融效率的提高程度。前面的分析表明,fintech并没有改变金融系统的功能属性,而是改善了金融系统的功能。P2p点对点贷款、阿里小额贷款、互联网投资和财富管理、股权众筹等基于互联网通信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了金融业务运营模式和金融服务渠道,从而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丰富了投资和理财的配置选择,提高了储户的资本收益,使需求方和投资方有了更好的客户体验,使金融系统支付结算、融资和发现价格。如果fintech能够继续在改善金融功能方面表现出色,它将在未来更具竞争力,空的发展将继续存在。
2
金融市场化改革决定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市场空
金融技术和传统金融既有竞争力又有互补性,但更具互补性。与传统金融体系相比,fintech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渠道弥补传统金融物理网络和基础设施的不足,覆盖面广、交易成本低、服务效率高,覆盖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愿意或无法服务的许多地区、领域和客户。与此同时,fintech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减少了传统金融服务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并高度重视业务发展中的尾部效应、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这有助于缓解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的高成本和规模不经济性(张晓普和朱泰辉,2014)。因此,当前传统金融体系在发展普惠金融时面临的“悖论”——需求方以低成本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愿望与供给方以高收益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愿望之间的矛盾(雷璐,2014)意味着fintech未来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此外,fintech更注重需求导向和客户体验,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平等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这也是其相对于传统金融服务的竞争优势。
这是fintech定位为“技术+金融”的结论,但fintech也有另一种模式“金融+技术”。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现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金融服务范围、深度和质量不断提高,金融科技发展的需求基础将相应减弱。同时,如果传统金融机构和狭义的金融机构在未来采取更具竞争力的一体化发展战略,金融机构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改造和升级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将辅助技术服务外包给信息技术企业,“金融+技术”将成为金融技术和金融体系发展的主流。
根据bcbs(2017)的研究,如果我们考虑谁将掌握客户关系或数据接口,谁将最终提供金融服务(存款、贷款、支付、投资咨询和风险管理等)。)和承担风险,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可能有五种情景:第一种是“更好的银行”,即现有银行利用数字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维护客户关系和开展核心银行服务。二是“新银行”,即fintech挑战者取代现有银行,在金融技术创新浪潮中,现有银行受到新兴技术驱动银行(包括新成立的网上银行和大型fintech企业建立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冲击。破产。第三类是“分散银行”,即银行和金融技术企业以合资、合作或其他服务资源共享的形式合作,共同提供服务;第四类是“降级银行”,即客户关系由fintech企业管理,银行被降级为fintech企业在后台提供产品设计、操作流程、风险管理等具体服务;第五类是“去中介银行”,即金融技术企业通过更灵活的金融交易平台和技术将客户与服务提供商直接联系起来,银行作为中介服务提供商不再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
3
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决定了fintech发展的可持续性
互联网和新兴信息技术强调速度,而金融业强调标准化;互联网强调持续创新,而金融业强调持续稳定。金融和技术的融合并非没有冲突。不可否认,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的应用,fintech可以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从而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更值得注意的是,fintech并没有改变金融业务的风险属性,反而加大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市场参与者更多地利用技术创新和外包相关业务,这使得信息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等。这将放大金融的顺周期性,并使潜在的系统性和周期性风险更加复杂(朱泰辉和陈璐,2016)。
金融业是一个有风险管理的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格式的长期发展并不取决于它们的暂时发展速度和盈利能力,而是取决于它们是否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目前,我国网络金融领域的监管体系和政策不断完善,网络金融领域的特殊政治不断推进,金融混乱的治理不断加强。为了实现fintech的持续健康发展,fintech企业需要在创新、效率和风险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尽快解决业务简单复制、经营管理不规范、竞争残酷等问题,积极遵守监管要求,根据自身的业务模式和风险属性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金融行业协会应积极制定和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和行业规范,通过行业自律弥补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机构风险监管之间的空缺口。
五.结论
在系统梳理fintech在中国主要业态的运行机制和功能属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环境和fintech业态的发展实践,构建了fintech在中国发展演变的综合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fintech在中国发展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判断。
中国金融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属性,而是提高了金融体系的功能绩效。近年来,我国金融技术的发展是技术支持、监管规避、需求发展和供给不足的结果。在技术方面,金融信息的数字化缓解了金融交易的信息约束,金融交易的去中介化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金融服务的网络化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需求方面,居民的金融需求推动了互联网投资和金融管理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推动了p2p点对点借贷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的股权融资需求推动了股权众筹的快速发展;在供给方面,金融抑制导致了中国居民投资理财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巨大供需缺口,给金融科技企业留下了巨大的空会展业空间,金融机构和实体投资运营的利润缺口为金融科技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利润空间;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规避和套利也是重要的驱动力。
根据“四轮驱动”分析框架,fintech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新兴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程度,以及这种融合发展带来的金融效率的提高程度,然后是通过客户体验。顾客行为的变化;传统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将通过传统金融体系的供给能力、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变化影响金融科技的空市场,并通过金融体系深度、质量和覆盖面的变化影响金融科技的需求基础。任何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前景最终都取决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由金融技术企业、行业协会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打造的风险防控体系将决定金融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总之,fintech的发展不仅带来了附加值和正能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各方是否齐心协力,趋利避害,把握好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平衡。
—结束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朱太辉:我国Fintech发展演进的综合分析框架 【下】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