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3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中国的决策层和相关市场参与者都深刻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事实上,作为一个大国,核心技术一直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甚至一直被视为全球分工的最高象征的金融也是由技术支撑的。众所周知,21世纪的金融不仅是银行、证券、保险、债券和货币的系统存在,而且是一个国家科技、产出、创造力和国际协调与领导能力的综合提取。换句话说,现代金融是基于强大制造业、全球贸易前沿和资本的资产定价权的有效整合。至于超级大国使用武力,这意味着对高科技前沿的长期控制。
毫无疑问,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西方跨国公司及其母国眼中的高价值战略目标。在1980年,当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015亿美元,中国没有一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欧美同行根本不把中国企业视为竞争威胁。当年,排名前六位的经济体是美国、日本、苏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和英国,经济总量分别为2.86万亿美元、1.08万亿美元、0.94万亿美元、91万美元、0.69万亿美元和0.54万亿美元。因此,领先的国际市场主要是以通用汽车、波音、通用电气、三菱、丰田、索尼、戴姆勒-奔驰、大众、西门子、安盛、雷诺、荷兰皇家壳牌和汇丰为代表的西方跨国公司。苏联的经济规模虽居世界第三,但其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主要依靠重工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1987年的东芝事件反映了日本企业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事实,也反映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集团由于巴黎协调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禁运和贸易限制而难以获得外部技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加快,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对外开放、全球制造业结构转移、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三大红利——“入世”红利、全球制造业转移红利和人口红利,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17年,中国经济将达到12.3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总和,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64%。因此,中国500强企业从2000年的6家增加到2017年的115家,而美国仍是入选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达到132家。日本500强企业的数量已经从十年前的世界第二位下降到第三位,2017年只有51家企业上市。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公司数量远远超过日本,位居榜单第三,但日本上市公司除金融行业外,大部分来自电子、通信行业公司和汽车制造行业,具有创新能力优势;中国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矿业、房地产和建筑企业,真正具有领先优势的上市科技企业很少。
有人说,今天中国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与1985年日本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有些相似。1985年,日本的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二,而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二。每个国家都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虽然这种简单的比较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但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阵营,在金融和贸易领域一直受到超级大国美国的压制,但其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保证了其在30多年后仍具有一流的国际竞争力。就中国而言,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之一,但去年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美元中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部分约为3.5万亿美元。换句话说,3.5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是中国真正能够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竞争的重要资本。其产出来源主要取决于中石化、中石油、CSIC和CRRC等中央企业以及华为等民营企业的集体贡献。
就支撑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而言,衡量中国企业能否通过实现基于技术和品牌优势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控制水平来获得全球分工优势,是一个重要的尺度。早在几年前,作者就做了一个比较。就衡量一个国家实体产业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而言,虽然2009年以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居世界首位,但与高端制造业真正的领头羊相比,中国整体竞争力水平并不在一个数量级。美国高端制造业的“血统”相当纯粹,几乎所有的都是美国标准,不管是技术、知识产权还是品牌。然而,尽管近年来中国高端制造企业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存在自主创新技术供给率不高、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失等情况。另一方面,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得到了其全球领先的R&D基金会、金融服务和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的支持,这正是中国的弱点。
标题:章玉贵:国家竞争优势当由产业控制力型企业担纲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