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年伊始,随着许多政府宣布2018年公私合作项目计划,加强监督和规范项目已成为政策的基调。
自2014年以来,ppp模式经历了四年的爆炸性增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数据库项目6874个,投资10.3万亿元,落地项目2587个,投资4.4万亿元,落地率37.6%;储备项目有7033项,投资7.2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ppp市场。目前,ppp改革已经建立了“五位一体”的体系,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并登陆了一大批支持转型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项目。这一改革推动了行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创新,特别是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方面。
不可否认,ppp改革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然而,ppp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普遍性的异化问题,如风险分配不合理、真实负债、政府变相、重建设轻经营、绩效考核不完善、社会资本融资杠杆过大等,积累了一些隐性风险。有鉴于此,在过去的一年里,财政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以严格规范ppp项目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公私伙伴关系政策的重点已经从着陆率转向标准化和风险预防。
在地方政府层面,地方政府要全面组织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担保。地方政府不得利用借入资金设立各种投资基金。严禁地方政府利用公私合作和政府出资的各种投资基金违规借款。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要求政府支付项目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政府支付应在项目合作期间持续、顺利地安排,以防止因多个项目导致财政支出责任过度向后转移。
区分具体项目的存量和增量,明确统一新项目的入库标准,划出七条“红线”,通过负清单严格控制新项目的入库;对进出的物品进行集中清洗,不合格的物品予以拒收,并给出2018年3月底前完成的时间表。
特别是,为严格控制规模,防止债务风险上升,国资委(SASAC)从加强集团管控、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规模控制、优化合作安排、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责任等六个方面防范了参与ppp的中央企业的经营风险。明确要求纳入中央企业债务风险管控范围的企业集团ppp项目累计净投资原则上不超过集团上一年度合并净资产的50%,不得因ppp业务的发展而推高资产负债率。对于资产负债率高于85%或近两年持续亏损的子公司,不得单独投资ppp项目。
对中央企业投资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限制越来越多,这将不可避免地使私人资本的参与增加/0/。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了10条指导意见,包括:分类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利用ppp模式盘活现有资产,加大对民间资本ppp项目的融资支持,选择民间资本ppp项目的典型案例等。,从而提高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中国证监会积极配合ppp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ppp企业进行股权债务融资、上市转让和退出,确保投融资、管理和退出的顺利循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作为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一部分,公私伙伴关系改革涉及许多领域,如行政、金融和金融。因此,必须提高规则意识,重视市场秩序和管理,严格控制风险,脚踏实地地做实项目,以确保ppp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标题:媒体:PPP政策转向防风险 2018年规范项目成主基调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