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6字,读完约3分钟

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目前智库的数量和质量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这对中国智库的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

近年来,中国的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做出更大的贡献,恐怕我们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

最紧迫的一点是在付诸行动中为智囊团的决策咨询作出体制安排。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解决智囊团的思想产品很难接触到决策机构的问题。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智库虽然为党和政府做出科学和法律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没有与公共政策部门建立起有机联系。

由于历史、观念和制度的制约,除了少数政府办的智库外,大多数研究型大学智库和社会智库仍处于政府决策咨询机制之外。因此,一方面,政府决策需要科学论证、研究咨询和公众认知指导;另一方面,大量的智囊团不知所措,没有办法出口意识形态产品。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从结果来看,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决策需求与智库的结果供给不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下属的政策研究机构往往需要定期发布决策需求信息,引导相关智库通过项目招标开展政策研究,并进行制度化设计和安排。

除了准确满足决策需求和有效提升国际化水平外,这也是中国智库长期以来一直呼吁的一个难题,但进展并不明显。纵观世界各国智库的发展历史,智库显然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以智库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来衡量,中国智库的国际化程度仍然低于美国和英国智库。一些学者认为,通过鼓励中国智库设立海外办事处,可以提高其国际化水平,缩短与国外同行的差距。然而,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需要国内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还需要目标国家在法律和政策上允许我们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然而,现实是,并非所有国家都会向中国智库敞开怀抱。

吴士存:智库建设还应有哪些突破

因此,在现阶段,中国的智库应该寻找另一条提高国际化水平的途径。现有的尝试包括通过与有影响力的外国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有选择地与国外智库合作,建立交流机制,讨论和交流共同关心的具体问题,是现阶段中国智库走向国际、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当然,我们也应该鼓励合格的智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甚至在不违反东道国法律的情况下,“借船出海”,建立独立的智库。

吴士存:智库建设还应有哪些突破

坦率地说,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智库的数量和质量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是对中国智库发展的重大挑战。其他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建设符合智库特色的人才队伍,智库成果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制度。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计划地逐步解决。

欢迎关注锡克教,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

标题:吴士存:智库建设还应有哪些突破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