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9字,读完约8分钟
人民想要什么,政府做什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人民渴望更好的生活应该是斗争的目标,依靠人民应该创造伟大的历史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战略部署,根据新时期重大社会矛盾的变化,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进一步开阔视野,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民生谋求更多的利益,解决更多的民生忧虑,让人民有更多的成就感。
让人民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上有更多的收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新表述,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更多利益感的新要求。
从社会需求来看,稳定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两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日可待。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供给不足的状况也有了根本改变。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足,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们要从全局出发,科学判断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落实新的发展观、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需求,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极大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利益感,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真正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让人民在改革红利的不断发放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两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只有在没有完成的时候才能进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归根结底,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同时也是各种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中,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过时的思想观念、制度和制度缺陷,打破利益固化的壁垒,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在共建共享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提供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要从更高的起点规划和推进改革,认真总结和运用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经验,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坚定改革的决心,增强改革的勇气,狠抓改革的实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进行到底。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部署,要突出重点,科学协调各项改革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利益感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要在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推进更多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推进更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推进更多有利于增强人民利益感的改革。要实现人民所关心和期待的,改革就要抓住什么,真正推出一批可以大声叫好、站出来被群众认可的硬招,充分展示改革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实惠感。
让人民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有更多的成就感
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增强利益意识的重要筹码。我们要着力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努力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加惠及全体人民,做到更加公平,做到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负责,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到公平和公正。
增加收入是人们增强成就感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坚持人人有责、人人共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转变,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创新和竞争力,在坚持做大的同时,把“蛋糕”分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制度和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要鼓励勤劳守法的人致富,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调节过度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公平正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正义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关系到全面推进法治,是人民法治意识的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司法一线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期望,把解决了多少问题和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我们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对司法腐败零容忍,把司法权锁在制度的牢笼里,深化司法公开,出台司法便民惠民的措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心。
让人民在弥补民生不足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民生领域的成就显著,人民的利益感显著增强。然而,消除贫困的任务仍然艰巨。人们在医疗保健、住房和养老方面仍然面临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用高质量的发展来弥补民生的不足,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他们尽力而为。一件接一件的事情,年复一年,小的胜利总是大的胜利。
坚决为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界定小康社会时,关键是观察农民的状况."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摆脱贫困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道路,建立良好的制度和机制,在精确的政策上采取实际行动,在精确的进步上取得实际成就,在精确的着陆上看到实际结果。准确扶贫应以准确帮助特殊贫困人口为目标,进一步关注深层次贫困地区,将扶贫与扶持雄心和智力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的扶贫动力,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确保到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按照现行标准脱贫,所有贫困县都脱帽解决区域整体贫困。
实现更高质量和充分就业。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消除阻碍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流动的体制机制缺陷,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自身发展。有必要建立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重点解决结构性就业冲突。同时,要完善扶持创业的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加快,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日益明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包容性、基本保护性、均等化和可持续性的方向,优先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按照底线、密集网络和建设机制的要求,全面建设覆盖全民、城乡规划、权责明确、适度保护、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服务。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弥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缺点,从人们关心和满足的事情开始,人们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会更充实、更安全、更持久。
(作者:陈智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湖南研究中心)
标题:【学思践悟?十九大】拓宽视野 多措并举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