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3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地度过了工业化的高峰期。中国的工业化在2010年左右达到顶峰,实现了非常规范的经济结构转型,即经济活动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根据高收入国家的历史经验,当人均收入达到8000至10000美元时,高收入国家开始将其经济结构从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

这个讲座

张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

如何做好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2017年12月21日下午2点,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天文台智库联合举办了一场宏观形势内部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时代、新趋势、新理念——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讨论”。根据张斌博士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本文已由作者审阅。

01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行动非常规范

成功的经济增长有一个非常强的结构变化规律。与国际经验相比,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首先,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度过了工业化的高峰期。中国的工业化在2010年左右达到顶峰,实现了非常规范的经济结构转型,即经济活动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根据高收入国家的历史经验,当人均收入为8000-10000美元,工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峰值为40%时,高收入国家开始将其经济结构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2010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46.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8000美元。此后,经济结构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基于这一观察,我们应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信心,因为根据历史数据,没有一个国家在成功达到工业化高峰后没有成为高收入国家。

张斌:如何做好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

其次,进入转型期后,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较快,产业升级进展顺利。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后,只有集中使用人力资本的服务业增长更快,中国的经验也是如此。2010年后,中国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增长快于gdp。此外,从R&D投资、生产环节和产品环节来看,中国产业升级进展顺利。

第三,从支出结构来看,中国消费比重在工业化高峰期后逐渐上升,投资比重在达到一个很高的点后开始缓慢下降。这也与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高收入国家的经验高度一致。

02

公共服务是结构转型的最大瓶颈

中国与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高收入国家之间的主要差距如下:

1.从就业份额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份额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类似发展阶段;

2.虽然中国的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增长较快,但中国的服务业水平,特别是包括医疗、教育、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在内的公共服务水平,远远低于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高收入国家。

3.在一般国家工业化的高峰期之后,城市化达到了顶峰,城市化水平超过了70%。然而,按常住人口计算,与中国工业化高峰期相对应的城市化率仅为57%左右,远远落后。

这三个差距不是孤立的,这些差距背后的共同原因是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滞后。

03

如何解决结构变化面临的问题

首先,改革需要很大的社会共识,但目前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在改革问题上几乎没有共识,但分歧很大。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几代人,童年生活经历的差异太大,需要一两代人慢慢解决。在这种背景下,第一届政府啃掉一两块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硬骨头是非常好的。

第二,区分稳定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管理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稳定政策。稳定政策的目标是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价格稳定保证了生活成本的稳定,而就业充分保证了收入的增长。第二类是结构性政策,旨在提高潜在生产率。不同的目标对应不同的政策。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将两种政策混为一谈,其结果是两者都有牵连。

张斌:如何做好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

第三,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被视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决策目标。改革需要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只要方向正确,有进步,我们就不能急于马上实现改革的目标。在过渡时期,特别重要的是不要激化矛盾。不加剧矛盾的最大经济保证是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如果经济陷入严重通缩,企业利润和投资将崩溃,劳动力市场将崩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崩溃;相反,如果经济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就会崩溃。在经济领域,为了将通胀稳定在最高水平,其他目标应该让位于通胀。不应因为结构性目标而牺牲通胀目标。

标题:张斌:如何做好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