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2字,读完约7分钟
◆在一个拥有10亿多人口的大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格局是什么样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分布是怎样的?这个规律在世界上还没有总结出来,只能由中国自己去探索和总结。
◆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阶段特点,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忽视农业、农村和农民。
◆中国要解决的是“三农”问题,不仅要解决农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这么多农民的福祉问题。
陈锡文:繁荣的工业和有效的治理是下一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就提出要实现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三农”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许多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党和国家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后做出的重大判断,也是今后的重大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十字路口:再过三年,就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建设一个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仍然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农业在四个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中仍然是一条短腿,农村在全面小康建设中仍然是一个短板。
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过程中,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首位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中央政府提出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背景。
现代化不能忽视“农业、农村和农民”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到城市就业,农民收入、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不可能提高这么多。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截至2016年底,mainland China总人口为13.8亿,城镇常住人口超过7.9亿,其中2.2亿人在城镇居住和工作半年以上。按照这个标准,到2016年底,将有近5.9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这正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高。
许多预测表明,到2030年左右,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率将达到70%,这意味着到那时农村地区将有大约4.5亿人口。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拥有4.5亿人口的地区建设得不好,不允许他们像城市里的人们一样享受幸福生活,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稳步前进,不可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里,现代化进程中和现代化之后,城市和农村呈现什么样的格局?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分布是怎样的?这个规律在世界上还没有总结出来,只能由中国自己去探索和总结。然而,在农村人口如此之多的背景下,中国绝不能让农村衰落,否则国家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因此,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提醒我们,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不可忽视的。
从三个方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中国想要解决的是“三农”问题,不仅要解决农业问题,还要解决这么多农民的福祉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农业现代化必须逐步减少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口,但如果这一减少的农业人口不能进入城市的非农产业,农民的就业问题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也未必有资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强国。
因此,在未来二三十年更加关注中国农村的发展,就是要在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同时,给亿万农村农民带来更大的利益。这至少包括三个主要要求。
1.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
产业系统是关于结构问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使其得到应有的地位,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二,在生产了这么多农产品之后,如何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进入加工和流通领域,这些领域也必须得到发展。
因此,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应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增值。
生产系统是关于从事生产的手段。强调农业科技进步,包括从培育良种到创新种植和育种技术,到使用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到加工和销售技术,从而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管理体系是关于如何优化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组合,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并将其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和经营中。
2.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税逐步取消,各种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得到落实,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逐步建立。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建立还不到20年,还缺乏经验,但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例如,中国十多年来粮食生产的丰收,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保护政策。
如果有有意的支持,但方法是错误的,它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特别强调要“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补贴方式,因为它应该符合wto规则中关于支持和保护农业的规定。
东北地区正在进行的玉米定价机制和收储体制改革提出了“市场定价与价格补贴相分离”,这不仅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要善待农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完善各种大宗农产品的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仓储体系,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3.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集中和规模化经营的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然而,中国的国情使得大量农民难以在短时间内退出农业,实现大规模的土地管理,这需要条件和时间。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只有在农业人口大规模转移后,土地规模经营才能自然实现。
第二,农业科技要有明显的进步,少人多地,要以科技进步为基础,避免粗放经营。
第三,一个家庭做不到的,应该得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帮助。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首先要创造这三个条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审视中国农业分散粗放经营模式的转变过程,并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
作为农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话体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任何方面都不可忽视。其中,繁荣的工业和有效的治理是下一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鉴于该行业的繁荣,有必要为农民的创业和就业开辟更大的空空间,以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渠道。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first/きだよだよ0/of农民就业是耕地,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很难实现富裕。因此,第二个就业空的房间被打开,也就是说,它被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
起初,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后农民工的浪潮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现在有近2.8亿农民工。然而,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工潮很难推动农民就业的大幅增加。
这并不是说未来城市不会增加新的工作岗位。事实上,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到位后,必然会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有必要为农民开辟第三个就业空空间,即通过整合农村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通过发展农村新产业和新的商业形式,在农村地区的创造不主要依靠耕地,但同时也没有必要进入城市。(资料来源:《展望》新闻周刊)
欢迎关注锡克教,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
标题:陈锡文:一个人口超10亿的现代化大国,应呈现怎样的城乡格局?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