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38字,读完约9分钟
最近,银行股在a股中的表现引人注目,排名第三,2017年全年增长28%。此外,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最近超过了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重回世界前列,不愧为全球最大的银行。
作者:赵青,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最近,银行股在a股中的表现引人注目,排名第三,2017年全年增长28%。此外,中国工商银行(601398)的市值最近超过了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重回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
与a股市场的良好表现相比,银行业的整体运行并不乐观。严格监管、去杠杆化和混乱控制都是关于“银行业如何过冬”、“银行业何去何从”和“银行业混乱整治”的文章。难怪银行家们现在自嘲,只在见面时谈论合规。
与严格的监管相比,让银行业更痛苦的是,在多年的银行间业务之后,它不得不回到拼命拉存款的老路。然而,银行业很难从节俭变成奢侈,从奢侈变成节俭。银行业是时候考虑如何在抢存款的同时改变了。
存款,这对银行意味着什么?
存款对银行很重要。马克思,一位伟大的导师,曾经告诉我们:“对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存款。”
国内银行奉行“以存款建银行”的原则,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吸收存款。每个账户经理都有各种存款指标,比如“提取存款,获得正收益”、“提取存款,获得加薪”、“提取存款,获得晋升”,一切都围绕着存款。
对此,国信证券首席银行分析师王建(002736)在文章中提到,“由于许多中小银行的客户基础薄弱,为了保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存款和抢存款始终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创造的存款增长相对有限,拉动存款的形势自然很热。”与此同时,“在银行债务方面的各种资本来源中,客户存款通常是成本最低的。”从收支和效率的角度来看,银行,特别是客户基础较差的银行,将努力向各种单位和个人客户进行营销,争取他们开立账户和存款,从而为其继续开展资产业务创造条件。”
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存款的增加不仅意味着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利润的增加。
存款增长是资产规模扩张的基础,国内银行业一直在奋力扩大资产规模,从未停止过,资产规模排名更是全球领先。在全球十大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和中国银行(601988)的资产排名前四,而法国巴黎银行、汇丰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的资产排名在中国四大银行之后。如果没有存款,怎么可能有贷款,资产规模怎么可能增长?
中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主要基于利差收入。虽然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9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76%左右,但它仍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存款利率是固定的。当时没有银行理财和婴儿基金,所以息差很高。存款越多,贷款越高,息差收入越高,银行的利润非常丰厚。
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十年。银行业资产从27.7万亿元增加到151.4万亿元,十年增长4.5倍;利润从322.8亿元增加到1.74万亿元,增长54倍,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全年保持在22%左右。
因此,中国银行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规模和利润,离不开存款,存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什么现在提取存款如此困难?
自2017年以来,困难存款问题尤为突出。从数据来看,2017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13.5万亿元,同比减少1.37万亿元。银行员工必须每天跑来跑去来完成存款目标。
“现在是整个运营商提取存款。”一位银行财务管理部门的员工说:“过去,只有账户经理需要提取存款,而且有指标和任务。现在,所有中端和后台员工都有了评估。”同时,“过去,销售理财产品可以抵消存款任务,现在它必须是真正的存款。”
“存款和奖金是直接挂钩的,如果任务没有完成,绩效奖金也会受到影响。”一家股份制银行在二线城市的分行的c君说:“我们的员工平均月薪只有几千元。奖金主要与各种表演挂钩。如果任务没有完成,不仅奖金没有了,而且钱也被扣除了。为了完成任务,我们现在一个人在银行,全家人都拉存款。”
存款的减少可以从m2的角度来解释。银行是货币衍生的主体,存款衍生的结果最终体现在m2上。自2007年以来,m2的增长率持续下降。截至2017年底,m2增速仅为8.2%,同期银行一般存款增速为7.8%,均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见图1)。
m2的增长率已经下降。一方面,在存款资金的再分配过程中,由于市场利率较高,大量存款成为了货物基地和财富管理基地,并流出银行系统;另一方面,随着外汇和金融去杠杆化的减少,央行的投资减少了。2017年9月底,基础货币较年初减少3000亿元,而2016年底,基础货币同比增加3.3万亿元。2018年,严格金融监管的趋势将会继续,央行可能会继续保持紧张的收支平衡。m2预计将继续低速增长,短期内难以改善存款增长的整体放缓。
从结构上看,存款在不同银行间的分布越来越不均衡,往往集中在大银行,这使得中小银行吸收存款更加困难。截至2017年9月末,五大银行新增存款为4.97万亿元,占当前银行业新增存款的42.56%。同期,全国股份制银行新增存款仅为0.22万亿元,仅占当期新增存款的1.87%(见图2)。存款明显倾向于大银行,特别是工行,它有网点优势,农行,它深入培育县。近年来,存款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7.83%。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于2013年开始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于2015年全面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然而,尽管利率已经放开,银行业基于息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并没有改变。利率市场化的直接结果是,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不断收窄,从2012年的2.75%的高点,到2017年9月底的2.07%,大幅下降了33%。
与此同时,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率从前期的15%左右下降到目前的7%。通过分析银行净利润增长率的绩效归因(见表1),缩小净息差对净利润增长率的贡献为负,这只能通过扩大平均生息资产规模和增加非利息收入的贡献来支持。
因此,在基于利差收入的利润模型下,存款成本率上升,净息差收窄,对生息资产的需求扩大,银行间负债有限,存款依存度上升,存款竞争激烈,存款成本率进一步上升,从而陷入过度依赖存款的无限循环。
然而,2017年的金融去杠杆化和银行间业务监管的加强限制了银行间负债的规模。同时,2018年银行间存款证将纳入银行间负债评估,这无疑将加大吸收存款的压力。
虽然利率市场化已经几年了,银行业务转型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由于银行间资本链的延伸,银行的生息资产规模已经扩大,现在银行间资本链已经被切断,银行业被迫拉旧的存款回报之路。容易的东西很快就会失去。
如何从根本上摆脱对存款的依赖?
2018年新年伊始,银行间的存款之战已经打响,价格仍是存款的主要筹码,但产品已经从财富管理转向结构性存款。
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下,过度依赖吸收存款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更不用说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银行业的存款如果想被拉就不能被拉。
目前,在获取存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银行将在后续操作中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如债务定价优势,这将使其利润更有保障。
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上市银行股价的上涨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自2017年以来,除张家港银行(002839,诊断股)(2017年上市)外,在其他上市银行中,增幅超过50%的是招商银行(600036,诊断股)、建行、工行、平安银行(00001,诊断股)、宁波银行(002142),招商银行十多年来一直在深入培育零售业务,一般存款增速稳定,资本成本优势明显;平安银行近年来加快了零售业务转型,非利息业务收入占比超过30%。
在银行忙于为客户经理设定存款目标的同时,他们也需要考虑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变化,以便尽可能摆脱对存款的依赖。招商银行前行长马魏华曾在2013年表示:“6年前,招商银行没有将储蓄存款作为评估的主要业务指标。我们需要评估的是招商银行客户的金融资产。因为我们发现客户基本上不存款,所以高净值客户非常重视财务管理和财富管理。”虽然银行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仍需尽快布局。
一方面,银行主动收缩报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银行资产快速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在金融去杠杆化下,银行间资产和负债规模被压缩,而表内业务得到回报。因此,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开展更多的轻资本业务;另一方面,通过资产证券化和非标准竞价业务来加快资产流通和调整存量业务,毕竟“轻资本、轻资产”是未来转型的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调整收入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目前,银行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包括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托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咨询业务等。,银行从中收取费用或佣金收入。其中,银行卡、代理业务和理财业务收入位居前列。从民生证券此前的研究报告(见表2)可以看出,在上市银行中,银行卡、代理业务和理财业务分别占中间业务收入的25%、16%和13%,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银行大力布局的重要领域。
对于银行来说,简单的规模增长存在于空之间,但它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硬存款时代终将过去。读者们,问题是银行服务让你们满意了吗?
标题:赵卿:一人在银行 全家拉存款!银行存款困境如何破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