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7字,读完约3分钟
几天前,*st天成(600112,诊断部)宣布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上市公司因违法违规收到监管机构的《调查通知书》的情况相当普遍,但st天成这次收到的公告却不同。中国证监会列出的调查理由是“调查公司2016年业绩预测与年度报告业绩披露之间的差异”,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
此前,中国证监会在立案调查的通知中通常使用“涉嫌非法信息披露”或“涉嫌非法证券”等“模糊语言”,很少直接披露具体细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证监会启动了对圣天成的调查。当然,我们可能希望等待,看看未来的立案调查通知是否会指出具体的原因,如圣天成。
2017年1月25日,天成控股在预测2016年业绩时声称,根据财务部门的初步计算,2016年全年经营业绩预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将扭亏为盈,可归属净利润在1000万元至1500万元之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扭亏为盈无疑是一件好事,更不用说上市公司2015年度业绩的损失了。然而,2017年4月23日晚,天成控股宣布,2016年实现的应占净利润将从之前业绩预测时的利润转为亏损。根据公告,在与年度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沟通后,公司财务部门再次预计2016年经营成果将出现亏损,公司应占净利润预计为负9700万元。上市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净利润为负9895.96万元。显然,第二个业绩预测更接近事实。
由于业绩预测与年报披露的业绩存在差异,中国证监会已立案调查。表面上看,监管当局有点“小题大做”,这是市场上的普遍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业绩预测和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业绩都属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范畴,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如果业绩预测与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业绩存在差异,则不符合“准确性”的要求,这是一种违规行为。因此,监管机构立案调查没有错。
事实上,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重视年报披露而忽视业绩预测的现象。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业绩预测时没有采取严格的态度,其业绩预测经常被修改,这导致投资者怀疑他们是否应该相信披露的业绩预测。事实上,不仅业绩预测经常被修改或修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也经常被修补,导致人们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怀疑。
监管当局对圣天成展开了个案调查,这是咎由自取的结果,但另一方面,我认为也是监管当局在向市场发出警告信号。如果上市公司不重视未来业绩预测的披露,他们可能会步圣天成的后尘,成为调查对象。如果被证监会调查,其并购活动将受到影响。
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预测显然不能掉以轻心。而且,业绩预测也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绩效预测的监管。如果业绩预测变化频繁或与年度报告披露的业绩有较大差异,上市公司应受到必要的处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也应该重视年报的披露,不能因为业绩预测可以改变而重视甚至忽视它。
标题:曹中铭:业绩预告不能信口开河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