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4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改革开放以来的第20个文件和新世纪以来指导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第15个文件正式发布,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得到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完善适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回归原点,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农村振兴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盘和林:乡村振兴亟待补上金融科技短板

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坚持传统的商业金融、发展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结合,还要特别重视普惠性金融的发展。要解决金融普遍不包容的问题,我们主要依靠金融技术,如更便捷的移动支付、基于信用的网上小额贷款、刷脸和生物识别等远程核技术。

金融已成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而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失是导致农村落后于城市的最显著的马太效应之一。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甚至被金融吸走,也就是说,资金被分配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因此,农村振兴必须弥补农村金融的不足。

农村振兴有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琪认为,农村振兴战略主要有三大金融服务需求:一是未来农业总体发展趋势将是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和种养结合,将涌现出大量新的农业经营实体,其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亟待解决。二是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多种融资需求。第三,与精准扶贫相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扶贫目标的多元化需求,如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较少,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普及率较低。

盘和林:乡村振兴亟待补上金融科技短板

事实上,农村并不缺少金融机构,几乎各类商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都在乡镇一级设立了服务机构或人员。金融服务缺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传统的金融服务难以适应农村农业的需求特点。例如,金融机构为农村农业服务的成本高、难度大、利润低、风险大。

幸运的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正在克服传统农村金融的痛点,并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更有效地为偏远地区有金融需求的人服务。换句话说,它为穷人提供金融信贷解决方案,并使边缘借款人能够获得金融服务。

例如,中国金融技术巨头蚂蚁金服的许多实践经验都领先于新农村普惠金融。蚂蚁金服面向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有三项创新:首先,它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农村金融的最后一英里问题,覆盖偏远山区的用户。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是基于大数据的预授,无需抵押和人工调查,大大降低了信贷成本,提高了贷款效率。其次,使用大数据和其他技术来有效识别风险。基于大数据的Ai风险控制能力将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效果提高了一倍。第三,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于精准扶贫。

盘和林:乡村振兴亟待补上金融科技短板

截至2017年9月底,蚂蚁金融服务已为213.4万农村小微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村种畜提供服务。在精准扶贫方面,已为816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特殊连片贫困地区提供服务,占总数的98%。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贫困县(含国家级和省级)共向2553万“三农”提供了信贷服务,累计贷款2504亿元;为5939万农业、农村、农民活跃用户提供互联网安全保险服务,共参保28.91亿人次;为6983万农业、农村和农民用户提供网上支付、支付、转账和充值等便捷支付服务。

盘和林:乡村振兴亟待补上金融科技短板

从以上农村金融服务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金融技术对农村金融的巨大价值。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完善适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金融服务农村振兴必须弥补金融技术的不足。

(作者是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

标题:盘和林:乡村振兴亟待补上金融科技短板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