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6字,读完约4分钟
编者按: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8年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中国2018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至6.6%,反映了全球增长势头增强和相关国家政策变化带来的积极预期。全球经济复苏可持续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未来三年如何打赢三大战役,特别是如何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为此,本报邀请了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进行相关解读。欢迎读者关注和参与讨论。
最近,对于世界经济的复苏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轮全球经济复苏是由中国经济带来的,但随着中国房地产监管和金融监管的加强,世界经济可能会在2018年放缓。这是空头脑中的某种代表性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和欧洲本轮经济复苏是其自身资产负债表修复的结果,这是可持续的。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复苏也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同意后一种观点,特别是关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我们不应该轻视自己,也不应该傲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率先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自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美国本轮经济复苏有其自身的逻辑,主要是由于其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的修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美国金融部门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2008年后,美国率先推出量化宽松和零利率政策,美国家庭部门、金融部门,尤其是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得以修复。幸运的是,美国科技部门没有参与最后一轮的投机。此外,美国本轮复苏不同于2000年后的复苏。本轮复苏采取了“宽货币+严监管”的方式,这并没有导致金融结构在刺激经济复苏过程中的脆弱性。通俗地说,就是“带着压力行走”,这延长了美国本轮经济复苏的持续时间。2000年后美国的最后一轮复苏是“广泛的货币+广泛的监管”,伴随着大量的金融创新和杠杆作用,导致了金融结构的脆弱性。
随着全球经济触底和通胀预期上升,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趋于正常化。其中,美联储加息和收缩;2018年1月,欧洲央行降低了债券购买规模;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收紧了货币政策,严格监管并降低了杠杆率。与此同时,全球流动性拐点的迹象日益明显。目前,主要经济体正处于加息周期的前半段,通胀预期上升,但压力不大。尽管金融状况略微限制了经济活动,但不足以阻止经济复苏。高杠杆和高负债部门可以承受压力,但影响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将增加,股市的分子利润将与分母利率竞争。
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全世界都在反思货币政策是锚定通胀还是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现在,各国央行都意识到了抑制通胀的局限性,开始关注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还强调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并将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结合起来。其中,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侧重于物价水平的稳定和经济与就业的增长;宏观审慎政策直接并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开出正确的药方,并侧重于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两者相辅相成。
由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复苏,中国的出口开始复苏。以美元计算,2017年中国出口增长率为7.9%,远高于2016年的-7.7%和2015年的-2.9%。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8%,但对欧元贬值6.78%。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疲软和中国经济复苏。随后,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各职能部门发布了避免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预期汇率稳定的信号。
标题:任泽平:中国经济为全球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