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02字,读完约10分钟
作者:傅毅夫,苏宁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今年3月以来,南京不断加大人才招录力度——首先,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门槛,允许40岁以下的研究生或本科毕业生直接成为南京人,然后给予每名在南京接受面试的大学毕业生1000元的一次性面试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并不是唯一一个试图转移人才的城市。武汉、成都、Xi、长沙等城市纷纷向毕业生抛出橄榄枝,“送户口”、“送住房补贴”、“免费租用办公用房”等政策相继出台。不经意间,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加入人才争夺战,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
人才流动的重大转变
长期以来,以北京、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凭借发达的经济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此外,北方、广州和深圳的名校云集,直接增加了高质量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的可能性。
人才的不断流入直接推动了一线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崛起,城市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移民进一步流入。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人口的规模效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增长也带来交通拥堵、房价上涨、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广州、广州和深圳都把人口控制作为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并在各自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定了到2020年的永久性人口控制目标:北京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在2500万人以内,广州在1550万人以内,深圳在1480万人以内。
然而,2016年,这四个城市的人口分别达到2173万、2420万、1404.35万和1190.84万。除深圳外,北上广的城市人口增加了/0/(见图1)。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一线城市定居的门槛越来越高。以北京为例,自2014年以来,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引进指数(即落户指数)逐年明显下降。2015年,进入北京的指数接近9000,到2017年,该指数已降至6000。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甚至公开表示,将坚持“两个严格控制、一个支持”的原则引进毕业生,即根据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安置指标实行“总量封顶”。
目前,一线城市人口控制已初见成效。2018年初,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举行的国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显示,2017年,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均出现下降,这是自1978年以来的首次。应该注意的是,人口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北京和上海的竞争力下降。在更大程度上,这是主动的结果。
由于一线城市的定居政策继续收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处施展才华,人才自然会流向二线城市。结果,二线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适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掠夺人民的战争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早在2017年,武汉、成都等许多实力雄厚的二线城市就相继出台了人才引进和人才吸引政策,旨在抢夺流向二线城市的高素质人才。今年,这场“抢人战争”的热度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加剧了。
为什么突然之间,这些城市都聚集了人才?
答案是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说白了,二线城市不仅抢人,还抢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依附于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价值。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他还将资本分为两类: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物质财富稀缺的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投资的不断增加;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减弱,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却在增加。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活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潜力和/0。任何工作、任何科技创新和任何增加经济效益的行为都需要人们的参与。
凭借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以及生产要素的协调性,人们可以将同样数量的资源转化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人力资本无疑更适合作为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具体而言,人力资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首先,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价值。众所周知,以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为代表的物质资本投资具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投资报酬率确实在逐步下降。一个直观的证据是,整个社会的总资本形成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见图2)。相比之下,通过教育和健康投资积累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质量,还可以带来以创新为核心的无形资本,无形资本的增值范围明显更广。
第二,人力资本可以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效率。一方面,人力资本可以在自身协调各种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保证物质资本的有效运行,从而提高产出效率,作用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可以大大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人力资本也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第三,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弥补总劳动人口下降的影响。随着经济和社会老龄化的加深,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是不可逆转的。然而,通过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工作人口日益突出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可以抵消体力下降对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经历了近40年的要素驱动型增长。除了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代表的物质资本投资外,无限供给和廉价劳动力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既然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当人口红利消失时,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下降,要素规模的驱动力减弱。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创新,而人力资本只是创新的“载体”。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客观上形成了国内市场对人力资本的巨大需求。
当北、广、深许多领域的人才趋于饱和,空的发展空间不再像以前那么大时,二线城市就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高素质人力资本的竞争是二线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抢人战争的背后是二线城市的崛起
当人们关注一线城市时,他们可能不会注意到二线城市也在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继天津、重庆和苏州之后,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青岛、长沙和无锡的经济总量从2014年至2017年先后进入“万亿俱乐部”,经济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3和图4)。
不仅是gdp,二线城市的综合实力也在上升。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杭州,近10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和上海,这是由浙江民营企业的活力支撑的。此外,杭州还有阿里巴巴和网易,它们紧跟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优势产业完成了突破。特别是20国集团峰会后,杭州重振了“新一线”的活力,2022年亚运会无疑将引领城市发展的下一波浪潮。
另一个例子是武汉。自2014年经济总量进入“万亿俱乐部”以来,其在中心核心、交通枢纽、科教中心等方面的潜力正在逐步发挥。在《201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武汉是中国唯一一个跻身前十名的中西部城市。
正因为如此,二线城市才有足够的信心来争夺人才,而许多二线城市与北京、深圳相比,对人才没有吸引力。
根据Hunting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人岗竞争和职场流动大数据报告》,2017年上半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最高(区域人才净流入率=区域内人才流动数/区域内人才流动总数×100%),达到11.21%,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见图5)。据此,2017年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946.8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创历史新高。
事实上,国家政策也在向二线城市倾斜。2017年,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郑州、青岛、Xi等城市被列入“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将上述二线城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充分肯定了它们在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全国各地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二线城市可能会崛起,这无疑比一线城市的前景更令人兴奋和期待。
正如吴晓波所说:
“2018年,中部崛起、中部产能提升、东南沿海向中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将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特征。来自中心城市的企业家不必羡慕这些企业以及东部的投资和商业环境。互联网使信息变得平滑,高速铁路拉近了城市、地区、物流和人口流动之间的距离。中部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能力以及后发效应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亲爱的朋友,你的选择是什么?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二线城市留住人才的政策不再局限于高端技术人才,近1000万大学毕业生也是青睐的对象。该政策关注毕业生最关心的各种实际需求,如户口、住房和创业支持,而“零门槛”安置、优先购买和租赁以及现金补贴等措施已基本成为“标准”。
事实上,对于年轻人来说,城市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无限的可能性。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的风暴非常流行。然而,平静之后,许多年轻人选择了“逃回北上广”。原因不是生活成本较低、物质回报较高的小城市不好,而是无法忍受未来变化的年轻人的无限可能正在被小城市稳定的生活所消耗。
对于二线城市来说,如果只提供“确定性”,而没有“可能性”,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到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生活,我担心最终的结果是最终被引进的人才会回流到一线城市。
幸运的是,如今的二线城市,随着其硬实力和软环境的日益改善,已经能够为人才提供足够的造梦空间,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可能性——这正是对人才最强大的吸引力。
年轻的朋友,你会选择一个二线城市定居吗?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付一夫: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背后,究竟在抢什么?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