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5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超过5000亿元。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cbi)发布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发行人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额增至44亿美元(相当于2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根据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债券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境内外共发行绿色债券184只,总额4799.1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额已经超过5000亿元。自2016年启动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势头喜人,已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
当然,5000亿元的规模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绿色债券仍处于初始阶段。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发行在债券发行总量中的比重仍然很低,难以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绿色融资需求。业内人士甚至指出,目前绿色债券的发展仍有三大瓶颈需要突破:
首先,绿色债券的合规性。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应该用于绿色发展,这意味着确保基础资产是绿色的,替代资金用于绿色目的。它涉及许多专业判断,这是金融机构难以判断的。
第二,绿色债券项目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绿色债券是一种新型债券,所涉及项目的投资回报期较长,风险难以判断,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增长率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项目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更不可预测。
第三,绿色债券作为金融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事实上,由于前期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许多金融机构为了追求“一阶效应”或“示范效应”会推出许多创新金融产品,但后劲普遍不足。这意味着早期的高速增长可能很快会遭遇“突然刹车”。
那么,在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绿色债券应该如何打破瓶颈并获得耐力呢?
首先,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框架,规范行业发展,解决“无序发展”问题。
在这方面,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并且是国际领域的先驱。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制定并发布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指引(暂行)》,从机构资质认定、业务承接、业务实施、报告发布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中国监管机构发行的第一个绿色债券第三方标准,也是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一个方案。
事实上,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首先标准化。否则,蚱蜢最初发育后,必然会带来混乱和无助。尽快界定规则、标准和程序可以使绿色债券的发展走上正轨,这也是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的一种保证。
其次,政府带头形成示范效应,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绿色发展项目不是暴利行业,相关金融产品的投资回报周期也很长。如何在行业完全成熟之前吸引投资者已经成为一个难题。在这方面,许多国家采取了政府先行的做法,以形成示范效应。
例如,2017年,法国、斐济和尼日利亚试图发行主权绿色债券,将国家机构的信用视为一种“无形的背书”,这使得绿色债券获得了更高的信用评级,进一步显示了决策者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和决心。此外,联合王国和美国探索了基于政策的绿色银行模式,其中联合王国在国家一级建立了一个绿色投资银行,美国的几个州建立了州一级的绿色银行,这些银行由政府资助和监督,但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上仍然相对独立。
第三,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组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缺乏理解、定义和判断“绿色”的能力,投资者也不了解相关项目。这些因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绿色债券发展中的一个潜在问题。为此,发行人往往聘请有能力的第三方评估和认证机构进行判断,即“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评估和认证”。加大专业第三方机构的培育是未来政府引导阶段后市场化的关键。
当然,绿色金融离不开绿色发展的实体项目。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绿色发展的概念和标准必须严格渗透到实体项目中,这样绿色项目才能脱颖而出,从而形成实体和金融之间的相互支持。
毫无疑问,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一个成就,但也是一个挑战。在最初的跟进、热情和考验之后,绿色债券市场将随着其成熟而面临更多长期、琐碎和具体的考验。市场失灵、发展混乱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不新鲜。每一次新的探索都将经历试错、试点、标准化和市场化。如果这些基本和共同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绿色债券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并成为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持。
标题:发行总量突破5000亿元 绿色债券如何鼓足后劲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