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31字,读完约7分钟
4月9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上海市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23复旦中山肺癌共病多学科论坛”圆满举办。近百位肺癌领域多学科专家教授齐聚沪上,围绕“肺癌共病(LCC,Lung Cancer Comorbidities)”新理念,在疾病领域的前沿进展、临床实践、科研成果等方向交流知识、碰撞智慧,吸引了线上医疗界同道逾七十万人次观看及参与论道,为四月的上海带来了医学领域饱满积极的热情与探索学习的能量。
肺癌诊疗已步入慢病化精准管理的时代,对肺癌患者生命长度和生存质量的追求已同等重要,新的科学问题也在不断浮现,临床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多项中山研究数据与多年中山经验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次提出“肺癌共病(LCC,Lung Cancer Comorbidities)”诊疗这一新理念,正契合当下的肺癌诊疗新格局,并希望借助理念的推广,与多学科专家从学术交流到科研合作持续研讨更多生命可能。
精彩回顾 多学科专家共话LCC新理念
“2023复旦中山肺癌共病多学科论坛”主会场聚焦“肺癌共病(LCC,Lung Cancer Comorbidities)”新理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为大会致辞。樊院士表示,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就是解决好看病就医问题。2022年,全国首个获批立项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在我院启动,中山医院将持续发挥综合医院的综合优势,推动医学创新转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育医学顶尖人才,在肺癌领域持续开展难点攻关行动,与兄弟医院一起,共推肿瘤诊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致辞提到:受益于我国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需要从综合维度不断改善,而早诊早治则是可以达到上述目标的根本措施。借助新技术与新设备,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在2021年就开展了“智能惠及百万早期肺癌工程”,今年2月继续启动了“元宇宙智救百万早期肺癌工程”。“双百工程”将发挥中山医院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团结领域内的医学同道,做别人不会做的、做别人做不到的、做百姓最有利的事情。利用技术赋能,从早诊早治到康复治疗全方位提升医治水平,提升患者十年存活率与根治率,最终做到“智”慧众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代表承办方致辞介绍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代表承办方致辞介绍道:“肺癌共病”是我们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诊疗新理念。是在全面掌握并整合患者疾病信息的基础上,把复杂医学问题清晰化、条理化、规范化、个体化,以“肺癌共病”理念为出发点,快速抓住患者诊疗中的主要矛盾再进行综合管理,这将更有利于我们临床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从“肺癌共病”理念出发,再谋划更多维度的方向,深入挖掘相关机制、积累更多诊疗循证数据,指导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肺癌诊疗领域内的大师学者陈良安教授、李强教授则希望通过更多维度的学术交流与互通合作,共同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由院内多位科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大会主席团,包括大会名誉主席王群教授、曾昭冲教授,大会主席谭黎杰教授,也先后进行致辞,并对新理念及新征程展开了深入的分享,为理念的实践落地提供了路径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洪群英教授作为大会共同主席,主持致辞环节并分享了关于肺癌共病综合诊治的更多思考方向。大会共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葛棣教授就多年的诊疗经验,也在多个环节中分享了卓有见地的解决方法。
本次主会场分成“拥抱迭代变化-共鉴医学进步新力量”“新语大师论-肺癌多学科发展之道”“未来畅想家-畅说诊疗新进展”三大篇章,多学科专家问辩论道,展开对新方向、新进展的深入解读。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护航肺动力 健康共同体”学术专场,基于“肺癌共病”的综合诊疗展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与延伸。
“肺癌共病这一新理念的提出,顺应了肺癌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进程的需求。目前对‘肺癌共病’尚存在认知薄弱、诊断不足、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各疾病间潜在相互机制未明等难点。在肺癌患者长生存、高质量的更高要求下,以人为本,同诊共治的综合治疗理念亟待推广和践行。此次与会分享的嘉宾都是领域内的专家,会议内容凝聚了多学科的集体智慧。而作为肺癌诊疗的先头兵引领这一交叉学科发展,三甲综合性医院的呼吸肿瘤亚专科医生责无旁贷,并更具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大会执行主席胡洁教授分享道。
复旦中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十年探索 新理念引领发展新方向
在恶性肿瘤领域,肺癌是中国乃至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胁,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为首位。但随着新技术、新药物、新联合方法不断涌现,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慢病化管理的理念已在肺癌诊疗领域中深化,早诊早治的工作也稳步推进中。
仅在肺癌共病研究领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十年前就已经着手开展了相关研究。近年来,更是在肺癌共病COPD等呼吸科领域的共病研究中不断有学术成果的发表。
为进一步解决难点痛点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希望借助“2023复旦中山肺癌共病多学科论坛”,对首次提出的新理念进行推广,与多学科专家一同,以人为本,聚焦患者个体,从诊断开始,直至肺癌全程诊疗过程中,对肺癌患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始终有一个全面、动态、完善的评估和管理,并深入挖掘相关机制、积累更多诊疗循证数据,指导临床实践,追求在宏观全程把控和微观精准个体化诊疗中整体化管理的平衡艺术,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以“一切为了病人”为方向指导
综合发展 多维度持续为生命护航
提出“肺癌共病”多维度、整体化的综合诊疗理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谋划布局远不止于此。
20世纪30年代,呼吸科在中山医院落地生根,而后蓬勃发展。在学科带头人吴绍青教授等几代专家的带领下,科室全方位布局各亚专科发展,包括呼吸危重症、慢性气道疾病、肺部肿瘤和介入、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病等,不仅在临床诊疗实践中救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呼吸疑难危重症患者,并注重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的衔接,新技术创新研发转化、整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病人”。
2022年,在建院85周年之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启动,这是全国首个获批立项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在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同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也呈现着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新面貌,做到了科研与临床并进,并以“接轨国际,面向世界,服务病人,造福社会”为愿景,持续为生命护航。
标题:2023复旦中山肺癌共病多学科论坛:聚焦“肺癌共病”新理念,共铸诊治发展新格局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3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