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9字,读完约3分钟

“非常感谢水利局的干部们。我已经解决了几十年没有解决的事情。这不仅是生活待遇的问题,也是我的历史见证。这是我的“身份”证明。他们发了一份复印件。最大的礼物!”

12月3日中午,大雪纷飞的时候,塔阿布杜拉乡沙窝村77岁的村民张传义,恭敬地向村委会送去了两个横幅,上面写着“尽力关心人民群众”、“关心群众,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老人为什么要发横幅可以追溯到今年四月。三个人,包括李付安和徐宇芳,是塔城水利局的沉没干部,在一次家访中来到张川仪老人的家。在谈话中,他们了解到张传义从1961年8月到1964年在北京军区某单位服了三年兵役,然后退休到塔城市阿布杜拉乡当了一辈子农民。回忆起我当兵的时候,张传义叹了口气:“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塔城市:一份57年前的档案 帮老人找回“身份”

当细心的徐宇芳问老人是否收到了退伍军人补贴时,老人感到很难过,忧郁地说,因为时间太长了,部队的序列号更新得太快了,而且他手里也没有能证明他是军人的信息。那是50多年前的事了,原始文件不知道它是否还在。我想自己找到它,但我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它。过去,驻地队的干部也帮忙找到了,但我没找到。现在我老了,我的经济能力有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已经放弃了检索文件的想法,我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起过这件事。

塔城市:一份57年前的档案 帮老人找回“身份”

塔城水利局的驻地队和村里两个委员会的干部也觉得没有动力。自从去年住在村子里以来,每个人都去过许多部门,但是他们找不到。现在,我再次提议帮助老年人找到他们的文件,但是我想不出一个好办法。这时,徐宇芳说,他的弟弟现在在北京的一个部队工作,应该联系他,让他试试看能不能帮老人找到当年的档案。虽然每个人似乎都没什么希望,但他们还是联系了他们的弟弟。在徐宇芳和他弟弟频繁的电话交流中,时间悄悄地过去了。这位老人在北京服役,他的祖籍是河南省西平县。他的弟弟让人们在北京和河南之间跑。他姐姐一直在这里提供信息,有时一天打十几个电话。几个月后,他终于在河南省西平县武装部找到了一套完整的老人服役档案。由于时间和地域跨度太大,搜索过程中的经历充满了曲折,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最终的结果令人惊讶。

塔城市:一份57年前的档案 帮老人找回“身份”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徐宇芳手里拿着一个信封包,来到张川义老人的家,把一套已经尘封了57年的公民档案,如泛黄的入伍证、简历、体检表、奖励登记表、政治审查表等,都放在里面。当老人再次被放在老人面前时,老人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甚至他都让人难以置信。他一遍又一遍地感谢,说:“这怎么可能?五十年还是六十年?还那么远,相隔千里,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这是给老年人的一份遗失已久的珍贵礼物。

塔城市:一份57年前的档案 帮老人找回“身份”

接下来,徐宇芳去乡镇和市民政部门申请老年军人补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徐宇芳把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帮助老年人上。努力工作会有回报。11月底,驻地队干部把填好的银行卡送到老人家里,告诉他可以从这个月开始领取老兵补贴,这笔钱每个月都会存入这张银行卡。除了开心,老人还做了两个横幅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敬意。

塔城市:一份57年前的档案 帮老人找回“身份”

村里的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董说:“因为时间长,找文件很麻烦。我们没有放弃。现在老年人享受国家的好政策。这种补贴是党和政府对他的认同,也是对我们的认同。老兵的爱。”(韦,新海湾)


编者:纪爱玲

标题:塔城市:一份57年前的档案 帮老人找回“身份”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