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12字,读完约12分钟

“金球”能在“石巢”孵化吗?

在“富贵+富贵”的精确孵化下,这个“风吹石散,良家妇女出”的石巢,结出了脱贫致富的金球。

柯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的最西端。从地图上看,柯塔格山、卡拉塔克山和柯坪山正好环绕着柯坪。柯坪总面积为1204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63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这个被石头山包围的小盆地不是人们所期待的“聚宝盆”,而是一个资源稀缺、土地稀缺的“山窝”。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使柯坪人不得不面对时代对贫困的唯一选择。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必须有“龚宇移山的雄心”和“化石为金”,发誓要让山村焕然一新。西北油田“访汇居”团队的到来,正和这里的人们一起迅速改变着这个地方,“好日子”开始了!

创下龚宇移山的记录

新疆八月的果蔬香气。在西北油田援建的农村“大巴扎”上,浑浑噩噩、效率低下的卡西姆修女的菜摊悄然发生了变化。工作队种植的新鲜蘑菇味道很好,它们被空抢走了。种植木耳、做豆腐、养蘑菇,过去都是从阿克苏“进口”的,可以在当地生产,外面的“金球”就在柯坪的“山窝”里。二七镇的村民正在包装加工后的产品,并把它们运往大陆。在柯坪普通百姓眼中常见的查马古羊、柯坪羊和肉花牛,已经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珍宝,成为出口千里的“金蛋”。村民Ayini sahan Tursun在她家外面的服装厂工作了三年,赢得了她做梦也没想到的“金饭碗”。脚踏实地的凯撒·卡哈尔成立了一个农业合作社,一年能挣20多万元。村民们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和手工业加工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富裕的黄金道路。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在尤斯顿的巴格尔格村村委会的墙上,有一行标语非常醒目:“树立龚宇移山的雄心,打赢反贫困的硬仗。”自1996年以来,西北油田已向4个县的20个村提供对口支援,援助资金达11.7亿元。自2014年以来,全面开展“访利聚会”,开展扶贫工作。连续六年,先后有125名科级干部和骨干员工入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阿克苏地区克平县和喀什地区沙车县的代表,并开展了“走访惠民会”和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在过去的六年多时间里,“惠珠访华团”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和精准扶贫为主要任务,重点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教育、产业、就业、消费和公共服务等方式开展扶贫工作。,这给扶贫领域带来了质的变化。到2019年,重点扶贫县柯坪县人均收入增加到8000元,贫困户比例下降到2.46%。柯坪县7个村的扶贫工作提前完成,对口扶贫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原有的脏、乱、穷地区已经改造成新的贫困地区。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201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在自治区“访惠珠”驻村工作表彰大会上,对驻村工作进行了真诚的表扬:“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公司驻村团队将驻村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分批组织干部职工到驻村与群众一起工作生活,将驻村工作平台建成了生动的“企业文化课堂”。它锻炼了党性,改变了作风,增加了人才,这是一个宝贵的生命。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用一些石头变成金子

“如果你还留在新疆农村养羊的印象,那你已经‘出局’了。”8月21日,气浪乡八河卡村西北油田第一书记唐德打趣道。

最初,村干部和“访惠珠”工作队成员通过走访和分析,依托农作物种植结构、地理和气候环境,利用当地秸秆和芦苇资源,将传统养殖模式创新为棉花种植,引进了黑白花肉牛品种。主营业务,再加上黑白牛的“花牛”模式,使该村不仅摘下了“深贫村”的帽子,而且在2019年,

2018年5月,贫困家庭查塔尔·哈利克(Chatal Halik)利用贴现贷款购买并饲养肉牛。到2019年7月,6头肉牛入库,2头肉牛出库,立即增加收入3万元,5口之家人均收入立竿见影。

群众眼光敏锐,种田收入快于种田收入,疾病风险通过购买保险来控制,养牛积极性高。截至2019年8月,八河卡村共有肉牛190头,同比增长58.3%,其中贫困家庭45户,每户增加4127元。此外,今年棉花丰收在望,整体贫困率可降至“零”。

几年前,木易·卡迪尔家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留下了9万元的债务。在工作组的鼓励和帮助下,她自己养牛养羊,种植和承包了26亩棉花,三口之家的平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她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成为了一个脱贫致富的模范家庭。Kaiser Cahal,一个村民,建立了一个奶牛场,并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棉花。年收入超过20万元,家里配备了各种生产车辆和农业机械。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被称为“恰玛古书记”的第一书记王海滨走进阿卡尔乡盖兹里克村,头上戴着一顶草帽。如果他的红色连衣裙不显眼,你肯定会认为他是当地的棉农。“将昌马古的种植面积从1200亩扩大到2200亩,吸收56户贫困户加入生产合作社,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当谈到特殊农产品时,他显得很兴奋。

盖兹利克村致富的秘诀是“效应”。瑞玛古的药名是芜菁,它是一种具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富碱植物。红烧羊肉是新疆的必备食品,也是当地长寿老人的必备食品。利用这一特点,王海滨和他的团队成员首先加大了宣传力度,制作广告牌和散发传单,同时对制作的沙玛古进行分级和筛选。外观好的一流产品被装箱出售,每公斤7元,其次是5元。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挑选出来制成沙玛古药片和粉末,用于礼品盒销售。最初以一件以上的价格出售的Chamagu的价值提高了好几倍,“恰到好处的食物”的品牌一夜之间响了起来。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望着起伏的阿尔塔格山,山上布满了石头,很少有树木是罕见的。一个“饲料加工合作社”已经在山脚下的上库木里村悄然建成,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忙碌地运转。工业扶贫不仅解决了当地骆驼、牛、马、羊等牲畜的集中饲料供应,还解决了冬季饲料安全问题。

就业是金饭碗

8月22日上午,人们在尤西顿的巴格勒村的直街上来来往往,明亮的阳光把贴着标签的路灯投射在路上,就像美妙的音符。道路的西侧是一大片抗震房屋,家家户户门口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随着秋风飘来飘去。道路的东侧是一条灌溉渠。从山上水库流出的水正在灌溉生机勃勃的绿色乡村。在村子里散步让人感到舒适和惬意。

在西北油田“访惠珠”工作队总队长、尤斯顿巴格尔村第一书记李洪江的带领下,作者走进了被称为“扫把王”的海地土赫提的家。老人已经70多岁了,他用扫帚打年轻人。每天制造几十把扫帚,年收入超过1万元,这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例子。他说:“我还年轻,工作是我最大的乐趣!”

在谈到“访聚”工作时,李洪江响亮而自信地说出了准确打赢保持稳定发展和消除贫困两个硬仗的思想,并介绍了切实的举措和成果。走在田野和农民的家里,村民们来互相问候。他成了村民的老朋友。“树立龚宇移山和战胜贫困的雄心”,他正带领57名队员在农村扶贫的第一线战斗。

为了摆脱贫困,工作队不仅引进项目和建造工厂,还支持像阿希提·托赫提这样的家庭式手工艺专家“扫帚王”,并为更多的人规划了“就业+工业”的组合。

我在以兰琪古城和冯硕闻名的阿卡尔镇兰琪村见到了一秘张伟。他的头发似乎比去年少了一点。每个人都说他和当地的村民非常相似。张伟说,他的“服装”、衬衫和裤子加起来只有100元,在服装方面,他和村民们混在一起。

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他绞尽脑汁为村民寻找幸福。在当地妇女的灵巧帮助和西北油田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成立了一个“熟练”的手工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吸引了54名妇女制作钻石画,每个人每月制作3幅画。该合作社平均每月出货量约150台,营业额约6万元,月薪约4.2万元。表现突出者月收入可达2000元,村集体月平均收入增加1.8万元。”“惠珠来访”小组成员张瑞华介绍。

“令人欣慰的是,村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通过劳动致富,使许多家庭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张伟说道。

"你的产品味道怎么样?"在柯坪镇卡拉库提村,丁第一书记端出了一杯新鲜出炉的味道浓郁的豆浆。

在丁琪媛豆腐广场,笔者在醇厚的豆浆中感受到了创业和就业的“热度”,这是村里发展起来的“黑、白、灰”特色就业和菌类、豆腐、蘑菇产业链。

2019年7月,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和试运行,柯坪县第一家豆腐加工厂“丁琪媛豆腐坊”在西北油田投入试生产,投资40多万元。一袋袋鲜黄色的豆子变成了浓浓的、芳香的豆浆,豆浆被融化成一块块新鲜的豆腐。豆腐、豆浆、豆腐皮等。生产的产品第一次被送到县城的餐馆和蔬菜店,赢得了市场的好评,生产规模将在后续逐步扩大。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访汇居”工作组还为贫困家庭开发了蘑菇种植项目,每月收入增加超过1000元。村民们既笨拙又无能。Kasmu说:“在西北油田工作队的帮助下,我种的蘑菇在巴扎卖得很好,今年我一定会摆脱贫困!”

在村尾的一个杨树林带,工作队负责管理20万枝黑木耳的种植项目,使96户贫困家庭的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

目前,该村创建的“黑、白、灰”产业链解决了10多人的就业问题,稳步提高了村集体收入。

西北油田也在积极探索“家庭致富”模式,帮助人们实现在家就业的梦想。因此,依托油田劳动保护工装市场,与当地政府联手,前期引进的武汉田明服装有限公司在柯坪县启动了兴科服装。目前,从业人数已达150人左右,项目年产值预计超过1500万元。

站起来,踏上金光大道

帮助穷人必须帮助聪明人,对待穷人必须首先对待愚蠢的人。不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了。自2014年以来,西北油田投资500万元建设了两所占地2400平方米的现代化幼儿园——中石化邢星幼儿园和阳光幼儿园,可容纳300名儿童入园,彻底解决了6个村1500多名农牧民学龄前儿童入园困难的问题。卡拉库提村的女干部李玉英在村里开办了第一个“李妈班”。在周末或假期,她在村子里辅导4到10岁的孩子,并免费教授中文和普通话。孩子们亲切地叫她“李妈妈”。无独有偶,托湾巴格尔格村的居民扎尔古·益铭在村委会成立了“扎尔班”,把村民召集起来,教授普通话,使少数民族群众零距离交流,在当地村民中很受欢迎。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为了帮助贫困人群,西北油田的“访汇居”成员将居民工作平台建成了一个生动的“企业文化课堂”。他们借鉴油田党建的成熟经验,充分发挥“传帮帮带”的作用,建立健全抓党建促扶贫的机制,努力增强队伍“前沿”、“干部“发动机”和组织“堡垒”的作用,使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在托湾巴格尔村设立了“小红人热线”,成为新疆第一条扶贫热线,并在《工人日报》等媒体上广泛传播。拨打热线后,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下相应的号码,并转接相应的服务,包括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五个区域,如需求难、水电维护、情报线索、投诉举报、“访聚”专线。每个服务区域都与相应负责人的手机号码相关联。接到电话后,相应的负责人会对村民的要求进行反馈或到现场解决。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热线是一个能够快速准确找到相应服务的平台。同时,我们的热线语音提示采用双语播报,热线号码也便于村民记忆,让村民不用出门就能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便捷体验,彻底实现了数据多办事、人少办事的目标。西北油田坨湾巴格勒尔村第一书记杨介绍说。

西北油田在开展公共扶贫服务中,筹集资金建设了两个便民服务活动中心,配套办公楼和干部周转房,占地面积1430平方米,解决了村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困难和干部办公用房短缺的问题。投资100万元在榆次镇建设了一个占地3.1万平方米的集物资交易、文化表演等功能于一体的“集市”,为村民提供了近200个销售摊位。上库木里村和卡拉库提村近50名村民长期在这里卖家禽和蔬菜,平均每户年收入近1万元。在柯坪县投资100多万元,建了15家小商店,建成了“中石化阳光小微商圈”,为贫困家庭提供了经营场所,促进了22户贫困家庭自主创业。每户贫困户每年增加1.5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3万元以上。此外,还通过"小拱棚"和"庭院经济"等项目帮助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走在尤斯顿市巴格尔村的乡村道路上,庭院改造使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阳光小商圈让村民们蜂拥而至,电子商务服务连接着外界,村民服务号码开通了“最后一英里”,路灯工程“石化红”照亮了美丽乡村的夜晚。

观念变了,收入增加了,村庄变得美丽了,口袋也变大了。因为一群穿着鲜艳工装的"小红人"的到来,老"山窝"孵化出了"金球"发财了。(潘从文、李、、范明)


编辑:张洋

标题:“山窝窝”孵出“金蛋蛋”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