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金融部门及时采取行动,给予了准确的支持。通过减RRR、专项再融资和再贴现、鼓励发放普惠性小额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提供低成本融资、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涉农贷款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金融支持政策前所未有,有效缓解了企业面临的金融压力,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恢复。这种支持是前所未有的。

陈涛:金融助企要破除惯性思维

然而,任忠要清理金融政策的最后一英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广泛的次级影响。虽然一系列金融政策有许多优惠政策和很大的努力,但由于“最后一英里”的疏通不畅,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仍难以享受国家金融优惠政策的支持。小微企业财务信息混乱、抵押品缺乏的原因虽然不少,但金融机构的惯性思维很可能是症结所在,这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过于重视第二还款来源,而不重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多方查询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因此,小微企业很难达到银行贷款的门槛,或者即使有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他们也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融资利率。目前,国家金融政策引导和中央及地方金融支持正在全面重塑小微企业融资生态。如果金融机构仍然坚持惯性思维,那么金融政策的“最后一英里”很可能成为政策和需求之间的深渊。

陈涛:金融助企要破除惯性思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必须有所突破。疫情的影响不仅是一些行业的“停工”,还包括供应链的冲击和破坏。当前全球疫情不容乐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影响可能会持续1-2年,直到有效疫苗问世。受疫情影响,中国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订单下降或无订单。除非企业恶意欺骗银行,否则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往往拥有真实或潜在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应该得到银行的支持。在实践中,由于内部问责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要求,客户经理习惯性地沿袭过去的思维,不认真调查企业,他想当然地认为企业提供了抵押品,融资利率也很高。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具有第二还款来源的企业无法从银行信贷资金中获得有效支持。

陈涛:金融助企要破除惯性思维

众所周知,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银行,发展小微企业就是发展银行。过去,全球供应链运行正常,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些人来了,有些人走了,经济运行秩序和生态保持良好。现在,疫情已经影响并摧毁了供应链。如果小微企业退出,它们将很难重新进入,这将对经济生态产生破坏性影响。银行是经济生态的中间环节。经济生态已经被破坏,银行业既不能脱离渗透,也不能对渗透免疫。

陈涛:金融助企要破除惯性思维

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地突破金融惯性思维。首先,运用供应链金融思维,将“大贷款”的创意转化为“小贷款”。大型企业集团的融资主要用于项目建设,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应付账款,从而导致供应商或建设方的流动性需求。与其为大企业打包批发融资,还不如为供应链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并仍然关注大企业集团的信用,以更好地支持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第二,围绕公共资金的信贷,“贷款平台”的创意转化为“小额贷款”。政府采购和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有保障,实践中也存在应付账款。银行要以公共资本信贷为重点,减少对为政府项目提供服务或商品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实现“贷款平台”向“小额贷款”的转变。第三,利用交易数据信息,将“贷款集中度”转化为“贷款小额”。贷款集中现象实际上反映了银行信贷管理缺乏主动性。疫情爆发后,银行不容易集中放贷,主要是因为没有太多的对象可以集中。这就要求银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企业交易信息,形成科学合理的信用价值判断,真正把“贷款集中度”转变为“贷款小额”。

陈涛:金融助企要破除惯性思维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金融服务实体的经济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银行业务的思维和逻辑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繁荣,金融繁荣;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金融。只有牢牢扎根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才能发挥金融的主导作用,释放经济活力,实现经济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标题:陈涛:金融助企要破除惯性思维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