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2字,读完约4分钟
1月31日,*st Hairun (600401)发布业绩预测,预计2017年亏损23.7亿元至28.4亿元,其股价也开始跌停。
截至2月5日,*st Hairun的股价收于0.87元,在股价跌破1元面值后,该股成为过去12年a股的新“仙股”。
*st Hairun突然变成了“仙女”,这与上市公司基本面恶化有关,显然与2014年的高交付有关。
2014年,*圣海润遭受了9.48亿元的巨额亏损。然而,当市场掀起高交付和转移的浪潮时,*st Hairun也开始“赶时髦”,并在2015年实施了10至20个高交付和转移计划。
当时,圣海润的基本面并不好,其业绩遭受了巨大损失。没有发起高交付的“资格”。然而,当时的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抓住机会减持股份。显然,在当年启动的高交付计划中,很难消除进行利益转移的嫌疑。然而,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已经成为最终的支付者,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2012年6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高了退市指数。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如果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日收盘价低于股票的票面价值,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终止。
如果*st Hairun没有启动并实施高交付和高转让计划,那么该股票目前不可能成为“仙股”,其股价应该在2.5元以上,上市公司不需要就可能导致终止上市的重大事项发布即时公告。
退一步说,即使圣海润在2017年遭受了巨大损失,那也只是暂停上市,不会触及终止上市。然而,高交付和转让方案的“时髦”引入的不良后果现在使上市公司处于终止上市的边缘。
上市公司推出高交付计划有不同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利益转移,或者是为了市场热点,或者是为了所谓的市值管理,推出高交付计划的结果实质上是刺激股价大幅上涨。但就像st海润一样,高交付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上海梅辛也是高交付的受害者。
2013年,上海梅辛实施了10比8比1的利润分配计划,其股价在配股后继续下跌。到当年6月,该股已跌破4元,股价处于低位,这也为“门口的野蛮人”打开南方账户集团买入股票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同年7月至11月,凯南账户集团继续购买上海梅辛的股份,最终持有14.86%的股份,取代盛兴集团成为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此后,争夺上市公司股份的战斗正式开始,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四年。
由于双方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博弈也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了严重影响,该股的股票简称一度由“沪市梅辛”改为“星空圣梅辛(600732)”戴着“星星”和“帽子”,导致上市公司几乎退出市场。股权竞争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
想象一下,如果圣海润和上海梅辛没有推出和实施高交付和转移计划,因为圣海润在2016年和2017年仅连续两年亏损,而且还没有停止上市,怎么可能被推到这样的绝境?如果上交所梅辛不推出高交付和转让计划,就不会给凯南账户集团提供充当“门口的野蛮人”的机会,上市公司也就不会陷入两大股东之间无休止的控制权之争。
基于此,虽然上市公司的高交割量被一些投资者视为一场“盛宴”,但这对像*st Hairun这样的“摩擦热点”的上市公司来说,无异于一副“毒药”。
事实上,高交货率带来的严重“副作用”也反映在方案实施后股价持续下跌。对于绝大多数已经推出高转股方案的上市公司来说,在股价被移除后,很少有人再补回配股,而且大部分都是配股的趋势。这也意味着,受到高层干预的投资者不仅会发现很难分享到高交付的盛宴,还可能遭受被卡住或“切肉”的痛苦。
在过去两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加强了对上市公司高交付和高转让的监管,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在这方面有所收敛,但仍有许多上市公司出于不同目的提供高交付和高转让方案。
笔者认为,基于高交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沪深两市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高交付的监管。例如,业绩和亏损下降的上市公司不能推出高交付,上市公司应推出利润分配方案,以配合业绩的增长。
(作者是资本市场评论员)
标题:曹中铭:从*ST海润沦为仙股看高送转何以变成毒药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