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6字,读完约3分钟
在新冠肺炎肺炎流行期间,许多地方采用发行凭证的方法来促进消费的恢复和刺激经济。然而,随着抢券热潮的兴起,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和技术漏洞套现,用优惠券换取利润,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媒体调查发现,最近,一些微信群体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收到优惠券的朋友,欢迎大家互相帮忙套现,我有一个店铺收藏代码!”“有人帮忙兑现优惠券吗?打八折!”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也有很多关于换手优惠券的信息。此外,一些消费者和企业联手制造虚假交易记录来提取现金;一些公司利用系统漏洞,通过虚拟ip地址和虚拟定位绕过地理限制,组织团队在全国范围内抢占市场份额。面对薅羊毛的这些恶意行为,我们必须及时予以打击。
据初步统计,自新冠肺炎爆发肺炎以来,已有28个省市和170多个城市协调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发放了190多亿元消费券。发行消费券的初衷是为了造福人民,让消费者能够获得真正的利益,帮助有需要的消费者,对冲疫情的影响,释放消费潜力。与直接现金补贴相比,消费券具有见效快、杠杆高、易于监控等优点。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这种推广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它不仅达到了聚集人气、增强信心、刺激消费的目的,而且促进了消费的数字化。
当数百亿消费券没有完全发放给真正需要消费券的公民时,消费券就成了“羊毛党”的牟利工具,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而且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给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一方面,如果虚假交易被套现,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消费需求,经济复苏也不会受到消费的驱动,因此政策的初衷就会落到空.身上另一方面,政府用于发行消费券的资金也来自所有纳税人。在疫情影响导致经济下滑、民生困难加剧的情况下,“羊毛党”侵占消费券赚取巨额利润,无异于落井下石。
一些法律专家指出,“羊毛党”可能通过欺诈性交易凭证进行欺诈。如果商人通过帮助市民套现而获利,而且金额很大,他们也可能被怀疑有欺诈行为。长期以来,网络经济中的薅羊毛行为一直徘徊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然而,由于资金量小、恶意程度低,该平台往往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然而,“羊毛党”从优惠券开始显然选择了错误的对象。据报道,绍兴有两名个体户因非法使用消费券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为了兑现数十美元的优惠券,触犯法律的红线,甚至面临刑事处罚,这是不值得的蜡烛!
面对消费凭证和羊毛的行为,不能缺少必要的法律惩罚。同时,要进一步明确优惠券的使用规则,堵塞使用中的漏洞。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很多地方都在遵循消费券的使用方法,在不断完善中,郑州等地已经下发了《关于规范消费券使用的通知》,明确了消费券出纳的相关法律责任。
消费券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羊毛党”的目标。我相信,随着政策措施的增加,薅羊毛的空空间将会受到挤压。这一过程也将促进凭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受益。
标题:人民网评:敢对消费券下手,“羊毛党”选错了对象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