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9字,读完约3分钟

医疗废物处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卫生的一道防线。医疗废物的安全、高效、专业处置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有效性

自从新冠肺炎爆发肺炎以来,医疗废物处理的需求激增,压力也增加了。根据生态环境部4月6日的报告,从1月20日至4月4日,全国共处理医疗废物23.2万吨,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处理能力为每天6070.6吨。作为疫情防控的“终点”,如何确保所有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安全的收集和处置,关系到疫情防控成果的巩固。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等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传染性、毒性等危害的废物。与普通垃圾和垃圾不同,医疗垃圾作为一种传染源,容易造成污染事故,危害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人员或者部门负责医疗废物的处置,并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机构连接,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消毒、转运和处置。

人民日报:补齐医疗废物处置短板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在疫情期间,新冠肺炎医疗机构在诊治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发热门诊和病房(室)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自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医疗废物迅速增加,尤其是武汉,医疗废物产生高峰达到每天240多吨,处置压力巨大。在许多城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都处于超负荷运行或满负荷运行。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应对,增加移动处理设备,跨境更换水泥行业,跨区域协调处理,提高医疗废物应急接收和处置能力。然而,这种紧急“填埋位置”也提醒我们,相关集中处置设施和能力仍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人民日报:补齐医疗废物处置短板

医疗废物处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卫生的一道防线。医疗废物的安全、高效、专业处置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有效性。在今年2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和处理设施缺陷的填补。不久前,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个部门发布了《医疗机构废物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要求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每个地级市至少建成一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每个县(市)都将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该计划还建议完善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机制,以促进及时处置医疗机构产生的各种废物。只有解决困难,采取实际行动,落实具体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处置能力,消除各种潜在风险。

人民日报:补齐医疗废物处置短板

实现传染病流行期间医疗废物的完全无害化处理,必须达到无死角、零遗漏、全面防控的最高处置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解决薄弱环节,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一方面,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为各区域配备足够的处置设施或集中转运系统。同时,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处置需求。例如,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收集和运输等各种环节有效合作,可以对各种医疗废物进行准确分类,可以提高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回收和处理技术等。以前,输液瓶(袋)被不定期地回收,并在一些地方非法出售。在弥补不足的过程中,要同步处理,确保辖区内医疗机构输液瓶(袋)回收利用的全覆盖,实现闭环管理和定点定位。

人民日报:补齐医疗废物处置短板

只有我们不抛弃小问题,我们才能标本兼治。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机制,保持“终端”防线,不仅可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公共卫生管理能力的提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水平。

标题:人民日报:补齐医疗废物处置短板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