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8字,读完约3分钟

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质量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生命线

中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了环境评价体系,自2003年9月《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境评价体系,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要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最近,两个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涉嫌抄袭,抄袭对象名称全部抄袭。征求意见稿中有30多个“湛江”字。生态环境部立即指示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严肃查处,并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处理情况。二是环评未能科学评估对珍稀濒危物种绿孔雀等的影响。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判决建设单位立即停止水电站建设项目。

人民日报:把好环评这道生态保护重要关口

环境影响评价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个“关口”。然而,这一重要障碍并非无懈可击。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负责任、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现象。根据生态环境部最近报告的信息,自2019年11月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来,共有25个环评编制单位和30名编制人员因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被采取黑名单、失信评分等信用管理措施。

人民日报:把好环评这道生态保护重要关口

通过环境评估,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对其进行跟踪和监测,是国际公认的环境保护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质量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生命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粗制滥造,可能对生态环境和地区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对于建设单位和环评编制单位,生态环境部应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规范性检查和质量检查,对环评文件质量采取“零容忍”态度,并认真查处。

人民日报:把好环评这道生态保护重要关口

此外,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对于消除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抄袭”和“走形式”也非常重要。公开透明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和公开的公众参与渠道,可以使公众了解规划和项目,监督企业和建设单位履行环境责任,督促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自觉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更好地代表沉默的自然。

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是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原则,也是各类工程项目必须遵循的重要前提。经济发展不应耗尽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应抛弃经济发展的命运。在规划和进行项目时,我们不应该“萝卜快洗泥”,也不应该把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抛在脑后。“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地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中走弯路。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害到人类自己。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法律。”那些为短期gdp增长造成“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计划和项目注定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将来可能会付出更高的代价。环境影响评价要做到“真诚”,而不是“正式”,要快速高效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但不能忽视质量,这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民日报:把好环评这道生态保护重要关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视察时强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认真实践“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执行环境评价等环境管理制度,坚决与污染作斗争,才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康庄大道。

标题:人民日报:把好环评这道生态保护重要关口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