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1字,读完约3分钟
基础设施投资是什么?归根结底,这难道不是为国家繁荣铺平道路吗?谁说图书馆不能像高速公路一样创造繁荣?
彩飞
随着武汉的开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复苏,鼓励投资和消费的呼声越来越高。
基础设施将会有巨大的投资。今年3月,中国政府宣布了以推广新技术为重点的“新基础设施”。
许多人认为这种流行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所以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中的“新基础设施”。
为了应对1933年高达25%的失业率,罗斯福上任初期就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力“以工代赈”,其内容对今天也有启示。
首先,罗斯福认识到“为救济而工作”的方法比直接给钱更有效,因为即使后者成本更高,它也能使接受者“从有意义的工作中获得尊严”。
其次,由于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联邦政府主导的项目将试图避免与私营企业的竞争。为了避免“国进民退”,美国联邦政府领导的基础设施项目只能选择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项目,如“平民保护团”,其目标是19-24岁的失业男性,每年组织20-30万人到美国农村和偏远地区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工作。
美国政府为这些年轻工人提供免费住宿、食物和衣服,以及每月30美元的最低工资(其中25美元必须寄回给他们的家人)。此外,在业余时间,他们还对这些年轻人进行职业教育,教授木工、厨师和其他实用技术,并抓住机会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技能。优势显而易见。城市的失业率和犯罪率已经下降,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的工资邮寄回家。美国的水土保持和环境破坏也得到了改善。
1935年,罗斯福引入了工程进度管理,其中包括几乎所有可能的对公众有益的项目: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水利设施、公共卫生维护、森林再生、洪水预防和控制等。它甚至包括流浪狗收容所、图书馆和其他在当时看来“华而不实”的内容。
这些项目不仅雇用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还雇用大量的教师、厨师、作家、艺术家等。几乎所有职业的就业都受益于这些项目。
当时,许多人批评罗斯福,认为这些职位要么是为人民设立的,要么只是建造华而不实的门面工程。随着公共工程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政治腐败的土壤。
这些批评是有道理的。然而,最终,大多数美国人同意罗斯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1939年的一次民意调查中,23%的人反对罗斯福新政中的“新基础设施”,而29%的人支持“新基础设施”。
历史实践证明,时间越长,罗斯福新政中那些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的项目将显示出越多的社会效益。例如,田纳西州的孟菲斯花了25,000美元修建了一个流浪狗收容所,该收容所曾被批评为乱花钱。然而,狗咬伤和狂犬病患者的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让当地居民喜出望外。
然而,由于罗斯福新政,美国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设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仍然是今天中国图书馆数量的五倍。这些基础设施投资逐渐增强了美国的“软实力”。
基础设施投资是什么?归根结底,这难道不是为国家繁荣铺平道路吗?谁说图书馆不能像高速公路一样创造繁荣?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关于增加基建投资的问题,就是会否出现过度投资?从长远来看,修建一堆无人行驶的高速公路和无人长期居住的“鬼城”真的值得吗?
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放宽基础设施投资的概念,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国家公园甚至流浪狗收容所。这些设施在中国还远未饱和,以21世纪的标准来看甚至还很稀缺。
(作者是武汉历史文化学者)
标题:蔡非:大萧条时代 罗斯福新政中的“新基建”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