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26字,读完约14分钟

各级政府在今年制定“十四五”计划时,必须充分重视公共卫生防疫基础设施、运行体系和人员培训的投资、管理和运行规划,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投入2000-3000亿元,以弥补我国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不足。

“新冠肺炎如此大规模的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表明,中国现有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是不充分、不合理和不平衡的。除硬件配置不足外,医务人员的配置远远不够。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卫生投入明显不足。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供给方综合改革,解决该领域的方向性、系统性和基础性问题,使该领域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社会系统治理的角度来看,我国每个城市仍然缺乏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预防体系和icu重症隔离资源管理体系。这一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是一个国家面临巨大公共卫生灾害的有力保障,必须由中央政府规划,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另外,要尽快解决公共卫生防疫人才短缺的问题,最长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办好教育。公共卫生防疫人员的培养必须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鼓励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并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从全人类的角度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在今年制定“十四五”计划时,应充分重视公共卫生防疫基础设施、运行体系和人员培训的投资、管理和运行规划,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投入2000-3000亿元,以弥补我国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不足。我们必须意识到投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对gdp的高效拉动作用。只要我们合理规划,有效实施,这笔投资将是中国经济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标志。” ——中国金融四十论坛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黄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疫情过后,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

组成这个短板需要两三千亿英镑

正文|黄

这一流行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否表明,中国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仍存在许多系统性问题?能否从根本上杜绝重大疫情的发生,将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场流行病迫使我们深思。

中国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供给方综合改革,解决该领域的方向性、系统性和基础性问题,使该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扩大对公共卫生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供应质量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2010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但在过去5至10年,通过供应方结构调整,消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2019年),而投资和净出口仅占约40%。诚然,要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保持和扩大消费的驱动力。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公共消费。总的来说,虽然空的个人消费有所增加,但还是有限的,而政府的公共消费,包括教育、卫生和文化,有很大的潜力。

过去,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大,但公共设施投资和公共消费比重较低。例如,中国的医院数量从1978年的9,293家增加到2018年的33,009家,增长了3.55倍,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40倍。这两个增长率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表明中国的公共卫生投资明显不足。2018年,中国公共卫生支出为1.6万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因此,建议疫情发生后,政府将计划投资项目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上,提高国家公共卫生供给质量,通过政府消费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经验表明,只有大约30%的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财政投资转化为国内生产总值;那一年;然而,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公共服务和设施投资的60%至70%可以转化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相同的财政投入对公共卫生的投资效率更高,对gdp的拉动作用更大。同时,满足人民的需求,形成社会服务的平衡。

医疗卫生系统空室的“质量改进投资”是巨大的

这一流行病表明,中国现有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是不充分、不合理和不平衡的。

实际情况是,除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外,许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数量不足,设施不到位,而中小城市各级医疗资源配置不完善、不合理,医疗设施和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这就是大城市和医院经常不堪重负的原因。中小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现有设施差别很大。在整个小医院里,普遍的情况是各种医疗设施不够完善,所以普通人(603883,临床单位)都去了大医院。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比较发达国家的医疗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美国和日本的小医院也配备了与大医院相同的设施。因此,各城市医疗防疫体系的完善和优质设备的投入是公共设施消费的具体内容,政府投入的每一台设备都成为方便人民的公共服务设施。

国家应该建设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就像修铁路和公路一样。中国可能有五六万家医疗机构,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的优质设备投资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除了硬件配置不足外,医务人员的配置远远不够。目前,许多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普遍缺乏人手。一般来说,医院的额外医生和护士人数相当于50%,这意味着医院三分之二的医务人员是在职人员,三分之一是额外人员。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10万或20万人的编制,让这些额外的医生和护士进入编制呢?

表面上看,这似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但实际上,一方面,这是为了扩大政府的公共卫生消费投资;另一方面,政府给予的机构资助具有杠杆效应。有必要知道,医务人员不是完全由皇帝支付的。如今,医生在医院治病,而政府在准备方面的投资往往只占医院实际收入的五分之一。因此,总的来说,政府的准备投资是一项适当的公共投资,更不用说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在2000多个县、400个地、市,各级医疗体系不完善,人口数量不到位。如果我们改善制度和扩大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支出不仅将大大缓解14亿中国人的医生和护士短缺,还将刺激政府消费,这将比基础设施投资更有效地推动gdp增长。

到2018年底,中国有1230万卫生工作者。根据美国1900万卫生工作者的总数,我国仍有巨大的发展。如果通过政府投资,卫生工作人员总数达到6000-8000万,将极大地促进中国未来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

建立预防性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是一项具有长期投资效益的百年大计

虽然我国有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机构,但从社会系统治理的角度来看,我国各城市仍缺乏一套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治体系和icu重症隔离资源管理体系。

你可以说这三个概念可以在每一个常规医院中找到,但毕竟,常规医院是常规医院,它们通常没有控制感染的基础设施。为什么2003年的非典和现在新冠肺炎的肺炎不能在常规医院治疗是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如空转运和污水排放,不能控制感染,所以没有办法治疗被感染的病人。

因此,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需要一个独立的公共卫生和防疫系统,包括各种医院,根据传染病治疗标准设置足够的床位,以及其他与感染控制有关的基础设施。这项投资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一种浪费,因为有些设施我们可能十年都不会使用。但是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来说,有了这些设施,就有可能避免百年一遇的毁灭性打击。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就像上海黄浦江的防洪大堤一样,我们必须按照300年一遇、5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来修建。否则,一旦发生大洪水,对数千万普通人来说,将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因此,要建立这样一个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就必须把百年一遇作为一件现实的事情,建设高质量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在做好工作后,它宁愿部分闲置和浪费。例如,它耗资1000亿元,其折旧利息很高,但这是社会整体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公共安全能力的提升。

这一概念与我们在环境保护、绿化和生态保护上花费数千亿元的事实是一样的。我们不能为了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效益而看当前的投入产出比,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希望每年都有一场瘟疫让它发挥巨大作用。从长远来看,有必要看到这一系统的投资效益,这是一个国家应对巨大公共卫生灾难的有力保障。

作为这样一种公共服务体系,当然,它不能完全由市场、人和企业来建立,而是由国家和城市的公共投资来建立。因为公共消费是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应该做的,尤其是今年。

美国的这个系统是由总统直接管理的。公共卫生系统直接向总统健康和安全委员会报告,然后向总统报告。它跳出了传统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因此,我国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应急组织体系。一旦出现紧急防疫问题,紧急防疫响应系统就从一个县启动到一个市、一个省和全国。

就像国家灾害委员会一样,一旦出了问题,几个级别都要向国务院应急办公室报告。因此,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也应该直接上升到国家层面,由国家和各级政府共同建立。

整个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有一个独立的治理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应急响应系统,即逐层报警和逐层预警的报告系统,以及应急行动计划和实施措施;第二个层次是防疫物质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例如,这些隔离病房可以有10,000个床位,集中在几个指定的医院,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医院。这样,一旦发生疫情,可以立即隔离患者,避免传播感染;第三个层次是疫情期间的紧急征用机制。一旦一个城市发生流行病,就相当于进入了战时状态。政府可以根据规划征用一些民用设施,包括宾馆、体育馆、展览馆、房地产中介的闲置房产等。,用于隔离大量疑似和密切接触的人群,并通过广泛隔离人群来控制传染源。这三个层面不能是暂时的决定,而是有计划和准备的。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这种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不可能由每个城市的卫生局或一个甲等医院来建立。该系统是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的“战备”功能,不同于医院自身的基本需求,必须由中央政府规划,各级政府投资建设。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项投资对政府来说在各个方面都是值得的,并且具有长期的投资回报。

国家应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和防疫方面的人员培训和基础科学研究

从湖北省疫情中不难看出,公共卫生防疫人才短缺。黄冈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一名外行主任被从消防线上带走。从一个角度来看,这说明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公共卫生防疫人才短缺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办好教育。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3000多所院校中,只有80所大学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卫生学院。然而,这些公共卫生学院通常强调预防胜于应急反应。谈到紧急情况和防疫,它涉及到文学、科学、医学、工业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政治、经济和公共管理的交叉。因此,现有公共卫生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进行大幅度调整,并重视应急和防疫教育。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公共卫生防疫人才的培养必须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鼓励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特别是文科和理科较强的传统大学,加强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据报道,甚至清华大学都没有公共卫生学校,但清华大学医学院下有一个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许多一流大学都没有公共卫生学校。

因此,第一个建议是,教育部应鼓励双级大学(原985和211大学)设立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而不是仅由医学院设立这一专业。

财政部应专门投资建设这类公共卫生学院,以便快速培养一批既懂公共卫生,又懂系统防疫和应急的人才。

第二个建议是建立一所全国重点的单一的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如“中国公共卫生大学”,类似于“卫生与公共服务大学”和“国立卫生研究院”。

学校要教学科研并重,为国家培养高端公共卫生防疫人才,着力建立公共卫生防疫研究体系和实验室体系,汇聚世界高端科技人才,承担中国乃至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

要建设公共卫生学院和大学,要打开大门,加强国际合作,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机构的合资与合作来建设整个学院或大学,也可以在公共卫生学院的某个实验室与国外公共卫生学院或研究机构合作。

也就是说,要打开这个问题,所有的瘟疫都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我们必须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格局不应该太小,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打破阴谋论,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和防疫中的主导作用。

此外,要清理现有的其他公共卫生防疫研究机构,加强公共卫生防疫研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政府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许多现有的研究机构,如一些病毒研究所,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他们的研究水平相对较低。政府设立的新研究机构不仅要研究中国的病毒,还要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的病毒,使中国在病毒和防疫研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各级政府在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建议增加公共卫生和防疫的比重

新冠肺炎疫情本应该给各级政府上一堂非常重要的课。我们必须从痛苦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并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基础设施、运行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十五”期间,中央政府将向地方政府投入2000-3000亿元,以弥补整个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不足。

建议各级政府在今年制定“十四五”计划时,要充分重视公共卫生防疫基础设施、运行体系和人员培训的投资、管理和运行规划。为了认识到弥补公共卫生的短板在短期和长期都不会亏钱,我们专门讨论了投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对gdp的高效拉动作用,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合理规划并有效实施,这种投资将是中国经济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标志。

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心灵和全球经济。这种流行病给中国带来经济损失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打赢这场防疫战,通过一系列宏观和微观政策的快速调整,尽量避免对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数万亿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值得在5-10年内投资数千亿元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通过这一系统,我们可以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肺炎在中国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在公共基础设施的水平上。过去,中国政府在住房和交通方面投入巨资。现在是增加卫生和防疫等基础设施投资的时候了。

中国有先进的制度和强大的组织保障体系。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家公共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从容应对各种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标题: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