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30字,读完约8分钟
□黄,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了2020年第一次会议,围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尽快研究出台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措施。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传统金融服务在人力投入和信贷审查方面的固定成本非常高,这已经形成了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融资门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有望打破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服务的门槛和障碍。
金融和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和技术进一步融合,以互联网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管理和互联网支付为代表的新金融正在兴起,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支付、储蓄和金融管理等多元化金融服务,让每个能够上网的人都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2016年,中国参与制定了20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标志着普惠金融的成熟和进步,实现了从传统普惠金融向数字普惠金融的跨越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客户、时间和当地情况,创造实时、智能的客户体验,提高普惠金融的普及率,降低成本。“定制化”意味着重塑客户体验,“实时化”意味着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实时感知和响应,“智能化”意味着增强感知和响应的决策支持能力。当前,在生态化、情景化和个性化金融消费的趋势下,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金融技术为以“实时感知与响应”和“智能分析”为特征的包容性金融数字化创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不仅为众多贫困人口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国际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经验。
数字技术为包容性金融奠定了基础
普惠金融服务侧重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和群体。由于其广泛的包容性,客观上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入”三大特征。高成本、高风险、可承受性和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普惠金融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数字技术和金融技术为普惠金融的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首先,数字技术降低了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并促进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衰退。金融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客户获取成本、风险评估成本、运营成本和资本成本。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金融服务的方式,降低了金融机构获取客户的成本。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金融基础设施的深刻变革,推动了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从而改变了金融服务的边界。
交易成本过高是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障碍。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各种交易成本,如人工成本、实物成本和信息处理成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联系客户,可以从自己的渠道和其他服务渠道获取大量的客户信息,依靠大数据建模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降低信息处理成本。
风险管理是金融服务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客户获取、贷款和贷后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评估客户是否存在违约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的形成,使得恶意欺诈等问题经常发生。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并严格审批程序。为了降低风险,他们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而风险管理和评估成本占金融服务成本的主要部分。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价值是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可以依托丰富的数据,建立大数据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多维度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提高信贷业务质量,降低潜在的信贷风险和损失。大数据风险管理系统对成本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降低了风险管理的人工成本。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和存储金融业务中的各种数据,并通过建模技术做出智能风险管理决策,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大数据应用提高了风险管理和评估的效率。因为大数据风险管理可以在几秒钟内做出决策,所以它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第二,数字技术提高了包容性金融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风险筛选基于信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效率,提高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风险评估和识别的能力,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小额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选择更合适的金融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此外,数字技术也有利于信息透明。通过使用数字技术,金融服务机构可以查询特定产品风险的相关信息,根据模拟情景预测风险,根据历史趋势分析比较风险和收益,根据个人或公司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提出建议。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普惠金融的风险处置方法更加有效。高效的风险识别和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使金融机构和客户能够在整个金融服务交易过程中规避风险。
第三,数字技术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范围,增加了普惠金融的竞争性供给。通过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数字技术最终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传统金融服务与新技术融合带来的金融服务供给增长。例如,金融机构使用大数据分析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有效地细分客户需求,设计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使金融交易更符合个人需求,同时增加金融机构的回报和包容性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传统金融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半径小、交易完成慢,可能会排斥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数字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可以为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此外,服务质量远高于传统金融,传统金融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公平性乃至经济发展。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中国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技术不断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商业模式。从政策角度看,中国政府对提高金融业的包容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以金融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有效增加金融资源供给为主线,以推进普惠金融、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基层金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小微企业和基层倾斜。
二是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参与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和引导信用体系规范化建设。鼓励各地尽快制定适合本地信用体系的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构建适合大数据征信业务发展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信息、资本、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三是规范城镇数字普惠金融和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创新金融技术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政府和监管部门应积极运用金融技术和普惠金融理念和技术,探索发展新型城市合作金融的有效途径,稳步发展新型城市金融互助合作机构和小额信贷组织,不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我们将引导地方金融机构采用新技术和金融技术新概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和开发普惠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
四是要提高金融机构的技术应用水平,降低长尾客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和督促各类金融机构合理规范收费和价格,提高金融服务收费的信息透明度,充分发挥金融技术和大数据征信在利率市场化定价中的优势和特点,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利率引导,抑制融资成本的不合理增加。规范和引导金融机构,采用金融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合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居民和企业融资成本
标题: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破局中小微融资难题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