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一年一度,随着两会之间的“春日”越来越近,许多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人民大会堂的中央大厅和北大厅。备受关注的“代表频道”、“委员会频道”和“部长频道”将在这里重新开放。
如果说两会是观察中国的窗口,“三个渠道”是了解两会的关键。许多参与两会报道的“老记者”都直言不讳地表示,在“频道”采访中的体验越来越好。从最初的采访到“封锁”,从拍照到“拉动”,越来越多的部长主动走向媒体,回应公众的关注;从设立媒体采访区和部长演讲台,使“部长频道”成为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到去年首次开通“委员会频道”和“代表频道”,它为每个人呈现了一幅“国家地图”。微妙的变化和细微的变化不仅传达了两个协会开放和民主的良好会议风格,也展示了一个更加自信和冷静的中国在进步。
“以开放回应期望,以民主建立共识”,这不仅体现在“渠道”形式的创新上,也体现在“坚实”内容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了如何解决困扰大中城市家长的“3: 30问题”。海南省三亚市市长阿东直言不讳地表示,三亚永远不会成为房地产“加工厂”。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卢春房就如何“让更多人坐在更舒适的高铁上”给出了深入的回答...在聚光灯下和麦克风前,代表和部长和董事不仅没有回避敏感话题和热点话题,甚至主动攻击和发言。既有锋利和温度,也有黄金句子和干货。这个答案很有分量,这使得“频道”不断发出“好声音”,赢得媒体和网民的赞誉。
有些人说你离麦克风越近,你离人们就越近。用这些话来诠释“三个渠道”是名副其实的。它既有传播的意义,又有出版的功能。有了这些平台,代表、部长和董事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可以缩小,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直观有效地了解他们的想法。这不仅可以增强公信力和透明度,还可以加深人们对热点问题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构建线上线下的“同心圆”。有网友评论说,透明与监督齐头并进,开放与参与齐头并进,凸显了“中国式民主”的生命力,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又一生动实践。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日益开放、透明和有序的“代表渠道”、“委员渠道”和“部长渠道”是两个协会新闻发布系统不断进步的背后原因。过去,如何采访代表和部长,对于许多媒体来说,确实需要“花点力气”;但是现在,和他们近距离交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仅去年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举行了14次记者招待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安排了3次记者招待会。在代表团开幕和CPPCC小组讨论的当天,很多代表都做了发言,为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盛宴”。这些都得益于新闻发布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这正是开放、自信、务实和民主的正确含义。
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冷静。两会的帷幕即将拉开。我期待着尽职尽责的代表们发出更多的“好声音”,期待着执政第一线的部长们和理事们发出更多的关切,以更加开放和诚实的态度向公众和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开放和民主的两会,一个更加自信和坚定的中国。
标题:人民网“两会天天评”:“通道”好声音彰显“中国式民主”生机与活力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