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7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约5000亿元的救市资金正逐步进入市场寻找投资对象,市场各方对缓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寄予厚望。从目前登陆项目的投资运作来看,也有多种方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设立救助基金的初衷都是为了缓解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资本市场的“反身性”。然而,在拯救有缺陷的企业时,我们应该防范道德风险。救助基金的运作应坚持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市场化运作和专业选择,在选择目标时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动性,帮助有发展前景和只是暂时流动性困难的企业,而不是那些本应被市场淘汰的落后产能。
首先,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救助基金应本着“扶贫不扶贫”的原则,支持有市场前景和技术优势但资金链暂时紧张的优质企业,并给予它们摆脱困境的时间和空空间;但是,一些质量差、无望挽救的公司,特别是一些已经成为僵尸企业或只有空壳价值的垃圾股,不应该被纳入选择范围。帮助一些主营业务惨淡、不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无助于创造一个鼓励企业家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商业环境。
其次,对激进和高杠杆企业的救助往往会导致道德风险。在救助基金的投资决策中,应警惕道德风险,防范恶意隐瞒、利益转移、套现等不良企图。在实践中,上市公司的部分大股东可能故意隐瞒隐藏的负债,部分大股东此前可能通过股权质押变相减持,资金去向不明。拯救这些企业很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激励。因此,在调整过程中特别需要严格的风险筛选,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即便如此,也不排除一些市场参与者想用救助基金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并进行非法投机。前一段时间,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利用纾困的机会减持股份,这很容易引起市场担忧。
此外,救助基金的领导机构包括地方政府、证券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地方政府希望帮助地方重点上市公司摆脱困境,保持高额利润和税收以及大量就业家庭;然而,经纪人希望解决风险资产的库存危机,因此不同的投资者可能对谁将实际交易和选择何种标的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参与项目的各方来说,尽可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目标选择和投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被救助公司的治理结构、经营指标、盈利能力和社会责任的调查应遵循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原则。
与此同时,对于救助基金的出资人来说,有必要明确指出,救助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实现,基金的最终利润必须取决于对改善业务和提高估值的投标,他们不应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如果其他因素考虑过多,救助基金的运行效果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标题:中国证券报:纾困基金运作需防道德风险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