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3字,读完约5分钟
中央银行最近于2019年1月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社会融资和新增信贷出现了积极变化。2019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6万亿元。1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1月底,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增加3284亿元。
新增信贷达到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可观,增速加快,信贷和社会融资结构得到改善。这些好趋势表明,最近一系列救市政策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得到加强。
然而,可喜的变化和需要调整的空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货币供应量来看,1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为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余额(m1)为54.56万亿元,同比增长0.4%。m1和m2之间的“剪刀差”已经连续12个月为负,并且一直在持续扩大。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投资需求有待提振,实体经济活力有待激发,要继续推进“宽货币”向“宽信贷”的转变。
如何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使“广义货币”真正成为“广义信贷”?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大方向和两条具体路径。
总的方向是不改变审慎的货币政策取向。通过一系列“定向宽松”操作,如有针对性的RRR减息和tmlf,实际上创造了“宽货币”的局面。应该注意的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不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这一系列操作的前提。当前的“宽货币”不是全面放松放水,而是为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创造“宽货币”的条件,帮助它们摆脱困境。当前的问题不在于缺乏流动性,而在于信贷环境吃紧,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不能也不需要改变。货币政策始终着眼于实现适度总量和优化信贷结构,同时兼顾外部平衡,努力把握多目标的综合平衡。“宽信贷”的任务需要更多的结构性政策和改革。总之,货币政策已经探索并积累了在没有洪水灌溉的情况下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验,并将在未来继续沿着这条稳定的道路前进。
要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改善信贷紧缩环境,促进企业有效投资,需要从两条具体路径入手。
一是继续扶持民营企业,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从数据看,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明显增强。普惠小额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1月底,普惠小额贷款余额达到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去年年底高2.4个百分点。1月份,增长2109亿元,同比增长2.6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1月份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平均利率为6.16%,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由信贷支持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数量继续增加。截至1月底,普惠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了2165万个小型和微型企业实体,1月份增加了26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万个。可以看出,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从金额、价格到家庭数量等各个方面都感受到了财政支持。其次,为了进一步救助私营企业,我们还应该触及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比如,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把金融体制建设成为一个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对民营企业更加友好的融资体制。在最近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指出,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许多对小微企业的歧视,这种金融体系更善于支持大企业,而不善于支持小企业;更擅长支持制造业,不擅长支持服务业;他更擅长支持大规模扩张,而不太擅长支持创新增长。
黄的观点反映了进一步救民营企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在使用一系列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低价和充足的资金后,结构性改革应该跟上。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构建激励相容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非歧视的金融环境,鼓励银行和资本市场持续支持民营企业,使其不被迫在非正规市场寻求昂贵的融资,从而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第二,在削减产能、控制宏观杠杆率和监管表外融资时,避免“一刀切”。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主席楼继伟表示,“去能力”的一些做法是行政行为,将对“六个稳定”造成更大危害。例如,在煤炭和钢铁产能“走出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生产者价格指数大幅上涨后,成本被转嫁到了中下游,这让大量的中下游民营企业倍感沉重。
楼继伟的观点反映出,产能乃至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应该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手段来进行,应该努力巩固、提升、升级和顺利进行。这不仅仅是降低生产能力。在控制宏观杠杆率时,要针对具体行业和企业进行具体分析,避免运动式的“一刀切”和意外伤害民营企业。在减少影子银行等表外融资的同时,一些规模适中、发展合理的影子银行确实反映了实体经济的部分融资需求,应该得到妥善处理。总之,消除产能、控制杠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是长期工程,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只要我们把握节奏和工作方法,依法办事,就不会与短期稳定增长发生冲突,而是更好地配合货币政策,共同激发经济活力,拉动企业需求,真正把“宽货币”变成“宽信贷”。
标题:继续推动“宽货币”转为“宽信用”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