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0字,读完约4分钟
春节期间大量的人口流动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春节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018年江苏春节总客流为1.12亿人次,同比下降484万人次,降幅4.16%,这是江苏春节总客流连续第二年下降。2018年春节,福建春节期间的总客流量为9525.53万人次,比去年春节下降了5.4%。浙江省公路总客流1.08亿人,同比下降4.13%。然而,作为中国经济最大的省份和珠江三角洲的世界工厂,广东在春节期间的总客流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而且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2018年为1.89亿,2019年保持在1.88亿。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春节客流变化背后隐藏着人口流动、产业变化和区域竞争的经济密码。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农民工数量的减少。简而言之,选择了“更少的人漂流”。是因为人们厌倦了漂泊,经济富裕,缺乏外出旅游的热情,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该说,劳动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工业化发展的保证,而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曾经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近年来,劳动人口不断减少可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目前必须承受的社会痛苦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劳动力的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较低。在春运大潮中,低收入、低学历的农民工成为了主力军。他们大多从事低端的体力劳动,如生产工人、送货工人、搬运工等。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得不远离家乡。日复一日,他们厌倦了流浪,也冲淡了很多外出流浪的热情,因为劳累和缓慢而有限的发展带来的高成本和高消费空房和高房价。
然而,农民工的不断减少,虽然也有排斥异地流浪生活的因素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但更多的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表现和必然趋势。
人口变化,尤其是劳动人口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业、失业和劳动力市场发展一直是社会经济话题的焦点。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适应和协调。
一方面,劳动力的持续减少是中国多年人口政策的客观结果。目前,中国人口结构正处于老龄化时期,自2015年以来已进入人口结构的拐点。尽管中国仍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着人口红利,但整体经济发展略显乏力,这反过来又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部分抑制作用。此外,我国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劳动力质量与企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低的问题,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不断减少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不断收缩,中国正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同时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劳动力的减少是在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背景下产生的短期效应,是经济结构转型中不可避免的痛苦。
作者认为,工作人口的减少与其说是外出工作的工人的疲劳和失望,不如说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痛苦。只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扩大市场需求,刺激社会消费,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良性循环。
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受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的影响,中国劳动力总供给已经下降。预计在未来几年人口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将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人口结构老龄化也将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更大的挑战。
然而,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仍接近9亿。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劳动力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在人力资源和挖潜方面仍有很大优势。
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大综合素质教育的投入,在支持和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转化和流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战略基础。同时,要加强对区域和经济发展的研究,更加重视不同区域在人口、资源和经济上的差异。
标题:盘和林:“漂族”减少了 是厌弃漂泊还是经济发展必然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