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5字,读完约3分钟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商誉会计计量方法的反馈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财政部的回应显示,到目前为止,关于商誉会计处理调整的讨论还没有定论,企业仍需要根据现行要求,按照减值方法计量商誉。减值或摊销本质上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为化解上市公司商誉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商誉的会计审查,严肃查处利用会计方法管理虚假市场价值等违法行为。

江聃:防范上市公司商誉“黑天鹅”还需严监管

最近,第九期《企业会计准则》发表了对议题文件《商誉及其减值》的反馈意见,其中提到大多数咨询委员认为商誉摊销可以更好地实现商誉账面价值减为零的目标。这不是第一次发布反馈。早在2018年7月,第六期《企业会计准则》就发布了一轮反馈。

在a股市场,商誉的形成主要来自并购过程中的差异。经过历次并购的快速发展,商誉资产的累计余额相对较大。根据2018年a股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沪深两市共有2083家上市公司账面上有商誉资产,总额约为1.45万亿元。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为276。1290亿元,而商誉资产的余额高达第三季度净利润的三倍。

然而,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进行减值测试,理由是它们仍处于业绩承诺期,因此它们没有合理判断商誉是否出现减值迹象。基于此,市场普遍认为,业绩承诺到期后,合并导致的商誉减值风险将是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不确定因素。

显然,监管当局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18年11月,中国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合并形成的商誉必须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不得以收购方仍处于业绩承诺期为由进行测试。因此,如何应对商誉减值风险是a股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正常的角度来看,商誉的高余额和商誉的减值不能完全等同。由于商誉的形成是基于其能够为企业未来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价值,它是基于专业人士对购买价格的专业判断。因此,对于商誉平衡度高的企业来说,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此外,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如何选择应根据国内情况而定。国际会计准则经历了从摊销到减值的方法变化。2018年8月29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应考虑商誉摊销。从目前的全球实践来看,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了不减值和不摊销的做法。然而,一些国家,如英国,近年来允许商誉摊销。这两种会计方法各有利弊,每个国家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考虑。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有三种:减值法、摊销法或摊销加减值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建设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江聃:防范上市公司商誉“黑天鹅”还需严监管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规范了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审计及相关评估。这种做法可以促进企业标准化,降低商誉价值,减少the/きだよよ/of利润调整。回顾a股面临的数万亿商誉风险,现行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仍值得探索。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妨重点提高监管和执法能力,严格审查导致商誉变动的因素是否真实合理,严厉惩处将商誉会计处理应用于虚假市场价值管理的违法行为。

标题:江聃:防范上市公司商誉“黑天鹅”还需严监管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