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0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微信推出了具有信用评估功能的“微信支付分支”,目前只能在特定渠道开通使用。就像腾讯金融系统中的其他产品一样,微信支付点并没有高调宣传,也没有完全发布。然而,在经历了信用体系建设的波折之后,腾讯的举动仍然让市场产生了遐想。
生态建立后,腾讯会用微信支付积分来创造一个信用闭环吗?面对已经在市场上运营了4年的先锋芝麻信用,微信作为后来者支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分享它呢?
有趣的是,腾讯从未对市场的猜测做出积极回应。相反,它一再强调,微信支付点与信用和信用报告无关,只关注在线租赁等生活场景应用。
微信支付已经回归世界。腾讯为什么要强调这次与信用无关?
1.腾讯坎坷的信贷之路
腾讯对信用报告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直到2015年1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用报告业务的通知》,腾讯的信用报告才首次浮出水面。当时通知要求腾讯信用信息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准备,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腾讯信用报告(Tencent Credit Report)编制了近三年,其理念是“为每个腾讯用户建立自己的信用报告”,这份信用报告与用户所属的集团有关。当时腾讯信用报告总经理吴丹认为,个人的社会关系会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用户所属的群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的信用状况,这将被纳入腾讯的信用信息系统。
然而,这一想法刚刚被qq用户付诸实践,在推出之前遭到了马的反对。马的担忧在于保护用户信息和隐私,并要求该产品停止在此基础上开发。
腾讯的信贷之路依然崎岖不平。2017年11月16日,腾讯的“乘车代码小程序”在广州地铁全面开通,腾讯信用评分宣布无押金连接到乘车移动,这是腾讯信用评分首次在微信上发布。直到2018年1月29日,腾讯的信用评分宣布全国公测开始,一天之内就紧急下线。腾讯曲折的信贷之路更加暴露在公众面前。
然而,信贷对商业情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过反复波折,腾讯并没有放弃这件事。2019年1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微信公开课专业版上,微信支付点首次公开亮相。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低调的微信支付点只能在小店科技和街电的充电宝租赁场景中使用。
从腾讯的信用报告到微信支付,如果你不了解这段历史,似乎这两件事之间没有联系,但这正是腾讯在与自己和监管者打交道时探索的最合适的信用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预计微信将采取这样的策略。腾讯部门主管马克是典型的广东商人,在马克的生意中,广东黑帮的发财模式无处不在,这也是马克主要产品的主流特色。
这不禁让人想起马在2016年两会上的发言。“我们的风格一直是‘完成并做好’。在我们的财务报告中,财务收入并不列在一个部分,它属于“其他”的一部分,所以你看不到它。"
就像来自潮汕的马一样聪明,当央行指出有必要在关键领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时,二话不说就这么做是一个妙招。它不仅可以保持与监管相同的口径,还可以悄悄地发展自己的业务。
2.这足以抵消芝麻信贷吗?
说到信用体系,我们不得不提到芝麻信用,中国商业信用体系的领导者。也有许多市场分析比较这两者。这两者之间有可比性吗?
首先,在评分系统中,谁优谁劣?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微信支付评分的评分依据主要来自身份特征、支付行为、保存合同历史等方面。与综合考虑个人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表现能力、身份特征和个人联系等信息的芝麻街评分相比,微信支付评分似乎要简单得多,那么谁更好,谁更差?我们不妨用李克特的五点法与雷达图进行比较。根据信用体系得分对比图,我们可以发现:
在身份信息层面,芝麻分公司几乎收集了个人身份证、学历、学校状况、单位、职业、驾照、车辆、房产、公积金等重要信息。与微信唯一的实名制相比,它有很大的优势。
在信用历史层面,微信支付的主要优势是微信转账和红包交易,而芝麻街是支付宝交易和信用卡还款历史。相比之下,微信支付更多的是基于社会交易,而芝麻信用更多的是关联金融交易,这在信用计量标准上略胜一筹。
在个人行为层面,微信支付主要与微信支付相关,这一pk是双方的场景。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现场的布局基本相似,市场份额也不相上下。可以说,双方在这一点上打成了平手。
在绩效能力方面,由于双方比较了水、电、煤等日常城市生活的绩效状况,在城市服务方面,微信和支付宝的城市服务系统具有可比性。然而,由于芝麻街信用是一个领先的性能场景,其规模和数据更丰富。在这方面,芝麻信用稍微好一点。
在人际关系方面,这部分原本是微信的强项,但社交关系并未计入微信的支付分值,导致该分值完全丧失。
在最终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微信支付分数和芝麻信用分数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发展阶段是优势还是瓶颈?从发展阶段来看,2015年推出的芝麻信用是一个成熟的产品类别。四年的积累让芝麻信贷拥有了先天的先发优势。此外,阿里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的投资。今天的芝麻信贷已经在购物、租赁、住宿、回收、旅游、通讯、便利、金融等领域实现了全面覆盖。,并且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信用生活方式。这种先发优势只会出现在互联网行业。然而,微信支付点出现在2019年末。虽然它有微信这棵大树做后盾,但随着流量红利时代的结束,在短时间内超越芝麻信用是不现实的。而在征信行业全面严格监管的背景下,腾讯此时开展信贷业务并不是一个好时机,面临着巨大的业务合规压力。芝麻信贷的发展优势几乎不可能复制,这就要求腾讯走全新的道路,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第三,微信支付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从芝麻信贷的发展历史来看,存款豁免是它首先要克服的问题。根据芝麻信用发布的最新数据,芝麻信用目前为用户豁免的累计存款超过1000亿元。说实话,虽然这些存款给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但它们确实影响了原有的商业模式,这使得许多企业回归其本质,而不是依靠存款池和现金池来产生利润。
从这个角度来看,信用的本质是一种为乙方服务。无论什么样的信用和无抵押服务,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B方企业对这个信用信息系统的信任,因为如果这个信用信息系统不能完全让自己安心,企业就很难对这个信用信息系统投出自己的信任票。毕竟,一旦企业使用这一系统,他们将不得不支付实实在在的货币和银存款以及附带利益。
由于是B端服务,阿里巴巴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在阿里巴巴的操作系统中,信用可以说是一种底层产品。在如此巨额的无抵押贷款金额背后,是一个完全形成的企业信托体系,芝麻信贷无疑在其中筑起了自己的护城河。对于微信支付点来说,相比于C终端的易扩展成本,B终端的业务突破压力很大。如何获得企业的信任,让企业认同自己的信用体系,仍然是微信支付点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我们还没有看到腾讯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第三,前路漫漫,微信支付点仍需上下搜索
从整体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微信支付更像是一种支付分数,而不是一种信用工具。除了考虑监管因素,微信支付在现阶段可能没有信心称自己为一个信用体系。
信用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以央行信用报告为例,包括个人信用报告在内的信用报告中的信息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的验证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用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个人陈述、异议标记和查询历史信息。
显然,这比从微信支付交易中确认分数要严重得多。
在很多金融业务中,腾讯产品似乎都有一个“游戏”基因,微信下最成功的支付产品也是一个“红包大战”的春节游戏,但信用不是游戏,支付分数不可避免地会切入信用体系。基于此,网络上有媒体调侃。如果我们只考虑微信支付的交易行为,那么每个人的得分都可能“低于微商”。
前面的路很长。中国的信用河流和湖泊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标题:微信支付分重出江湖 腾讯为什么强调跟信用无关?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