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9字,读完约5分钟
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国的经济增长战略倾向于以内需为主导,以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等)为基础构建新的“增长极”。),城市群和大都市地区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巨大引擎。根据中国科学院《2010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是最成熟的三大都市圈,成渝和长江中游正在崛起。当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集中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化为辐射力,形成城市群或大都市圈,带动周边发展。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强省战略的推进,西北、中原等增长极也在崛起。
然而,在发挥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方面,中国的大城市和大都市远不如发达国家。与世界上24个1000万人口、60亿人口的城市相比,中国近14亿人口仅相当于4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考虑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大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明显较低。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从工业主导型转变为服务主导型,未来的增长更多地取决于人口集聚。因此,要巩固内需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人口集聚和增长极的功能。目前,中国有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10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城市。围绕这15个城市,将建成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等“增长极”,这将是未来内需主导的火车头。
当然,促进集聚不能仅仅依靠政策的出台和兼并,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和辐射效应。2018年8月,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获批,项目集中在东北的沈阳、长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杭州、苏州,中西部的济南、重庆、武汉等城市。所有城市都是区域性或省级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gdp集中度在全省高达30%左右,不包括上海。上述城市共批准了39个项目,其中50%的项目规划里程超过35公里,这意味着大部分项目应连接中心地区与卫星城市、周边县市以及大都市地区的其他城市。例如,上海嘉鱼线停靠江苏太仓,11号线停靠苏州s1线,9号线和22号线分别停靠嘉兴4号线和5号线;广州和深圳计划在2025年或2030年前建成轨道交通线路,其中几条线路连接佛山、清远、东莞和惠州。本月初批准的北京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北京市副中心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部三县之间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控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向北部三县延伸。
除了三大都市圈,武汉、郑州、成都等全国中心城市也进入了轨道交通发展时代。最近批准的武汉轨道交通四期(2019-2024年)建设计划,新建8条线路,其中一半以上位于武汉东部,以创建武汉、黄石、鄂州和黄冈都市区,其中11号线穿越武汉,向鄂州开放;根据郑州市轨道交通规划(2015-2050年),到2050年,新密、荥阳、中牟、新郑、巩义等卫星城市将与郑州中心区无缝连接。专家推断,由中国的行政分类模式导致的资源在中心城市的过度集中,预计将通过突破行政规划的轨道交通向周边和大都市地区蔓延。
最突出的例子是,浙江省嘉兴市于2017年建立了与上海完全融合的示范区,实现了理念、产业、基础设施和政策的“四个融合”。在医疗方面,深化医疗保险双向对接,胡加医保卡、嘉兴卡被纳入上海首批双向信用卡结算,并在教育方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上海固定电话021可以在嘉兴电信局申请;在交通方面,公交一卡通实现了“一卡通”,嘉兴轨道交通连接上海,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与上海的融合。在产业方面,嘉兴与上海开放创新平台合作,推进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建设,打造沪嘉杭g60科技创新走廊。
在前几年,轨道交通规划往往意味着沿线的土地价格和房价上涨。然而,随着“无投机住房”的登陆,土地供应和建设(负担得起的住房、出租住房和自我维持住房)正常化,土地价格和住房价格限制也正常化。房地产在回归实体经济、轨道交通规划、都市区建设和公共服务整合中的红利使无家可归者、新市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受益,从而激活了内需。同时,无房户、新市民和农业移民在低成本、低门槛的城市“扎根”后,基于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巨大的边际消费倾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将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稳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转型。此外,最近同时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管理法》,为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扫清了法律障碍。未来,大城市周边的集体建设用地将进行大规模的出租屋和公租房建设,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成本。
按照目前的趋势,基于“增长极”效应和周边低成本发展与公共服务的融合,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56%上升到70%,新增城镇居民人数将达到5亿左右,其中2.45亿流动人口和2.5亿农业流动人口将超过日本和美国的总人口,这是巩固中国国内消费的最大保证。
(作者是高级房地产研究员)
标题:李宇嘉:都市圈“增长极”已成驱动内需大引擎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