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7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专栏作家、媒体评论员谭浩军
目前,市场各方在救市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缓解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困境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随着各种救助基金的建立,相关的救助项目也在不断落地。据统计,已经宣布了6700亿元的救灾资金。在救援行动中,风险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撑力量。
面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和股权质押风险,设立救助基金帮助其化解风险符合市场要求和实际需要,对稳定市场、稳定民营企业信心、维护投资者利益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纾困是一种暂时的危机缓解手段,因此不能将其视为企业的路径依赖。否则,可能会有负面影响和负面指导。
情况也是如此。民营上市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和股权质押风险可能客观上与信贷资金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过度转移有关。,私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和昂贵的融资问题,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和公司估值的下降。主观上,它与一些民营企业的盲目决策、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盲目质押和过度套现有关。特别是盲目质押导致质押率高、负债过多。一旦股市波动,不可避免地会有质押风险。
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质押风险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存在严重的质押风险,许多企业只能暂停交易,以避免股价下跌。即便如此,一些企业在复牌后仍存在质押风险。如果没有国家团队来拯救这个领域,更多的企业将会有质押风险,甚至导致系统性风险。
民营上市公司依靠市场、市场的稳定和崛起以及他人的帮助,显然是市场所不允许的,也是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为什么我们吸取了前面的教训,仍然有大量的企业使用过度质押?原因是有人帮忙。如果没有帮助,许多企业可能已经有严重的风险。正是这种幸运心理使许多企业丧失了防范风险的勇气、对市场的恐惧以及自我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自我意识。
显然,在市场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迷的时候,一些民营上市公司仍将面临质押风险的强大压力,并可能因外部因素而波动。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质押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关键在于这些民营上市公司是否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决策失误的严重性以及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必须承认,许多面临质押风险的上市公司在几年前都有过类似的问题或得到过救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存在承诺风险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没有吸取教训并采取预防措施?为什么仍然存在新的质押风险?毫无疑问,这是路径依赖的结果,也是“储蓄”的坏习惯。就连这些公司也将救援视为管理的“软肋”和可用的手段。
我们不反对救助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也不反对成为救助基金。然而,它并不赞成每次都拯救上市公司。特别是,已经存在质押风险的上市公司宁愿脱离危险,也不愿救助它们。否则,肯定会形成路径依赖,实际上“躺”在管理层身上,而不是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相反,这些上市公司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市场稳定和上行时产生的收益,如套现、套利、暗箱操作和资产转移。
目前,市场的标准化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无论什么样的援助,虚假的公司不可能做出巨大的改变。因此,在纾困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一个好的目标,我们绝不能让那些未能填补缺口的人混入被救上市公司。救助对象只能是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设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现代制造服务业等领域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只有在短期内,由于一些风险,他们才能尽快走出困境,并通过援助辐射出新的动力。
我们应该知道,纾困不是长期投资,而是短期服务和短期保险。一旦企业稳定下来,就要及时退出,以免给受援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压力。这也意味着,救助基金不仅要自身防范和化解风险,还要避免伤害受援企业。这也表明,一些打着“救市”旗号的敌意收购行为是不允许的,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本文转载自《谭浩军》。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谭浩俊:纾困要防止企业产生路径依赖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