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51字,读完约20分钟

本文从金融领域“切韭菜”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和印度股市的不同走势。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和监管政策等表面因素的背后,思维方式和分工正影响和驱动着金融市场。从金融问题中,提炼出一个分析各领域相似问题的新框架:思维认知与行为工具的匹配度。

作者:金融专栏作家王硕

2019年,中国a股市场从1月到4月初增长了30%以上,但在经历了年初的大幅上涨后,两个月内下跌了一半。与此同时,随着印度最近的选举和人民党的胜利,印度孟买的sensex指数一度创下40,124.96点的盘中高点。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印度已经开始了十年的牛市,其中印度孟买30指数甚至上涨了300%。许多媒体将此与涨跌互现的a股进行了比较和嘲讽。

王硕:中国与印度股市对比,用新框架透视股票市场

中国和印度也是金砖四国,为什么股市趋势如此不同?在我看来,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把思维局限于股票市场或资本市场本身,甚至不能局限于政治、经济、监管和金融市场发展开放等表面问题。我们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究它们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从近几年在中国互联网上热议的网络词汇“切韭菜”切入这个问题,它最初起源于股票市场和货币圈的金融领域。苋菜是一种蔬菜,菜农可以多次收获。韭菜的再生能力很强,可以给菜农带来很多好处。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描述:“每一次收获后,农民都会认真施肥灌溉,真诚相待,有各种各样的柔情,被慈善深深感动。看着韭菜长大,农夫磨他的镰刀,使他的镰刀更锋利。” 从金融股票市场的角度来看,主要力量和机构精心布局,以提高,清洗和拉高,使散户在高位接管市场,然后出售股票,导致股市下跌和陷入困境,然后散户在低位割肉,以欢迎新的机会再次在低位开仓,从而通过在一个循环带内操作获利。每个市场周期都是切割韭菜的生动演绎,这类似于农业中韭菜的生长和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股票市场已经形成了收获和被收获的关系。由于收获的周期性,中国股票市场反复经历了短时间内暴涨后迅速暴跌的大A型趋势,这也导致长期积累和价值驱动上涨的内在动力不足。 目前,“收获”并不仅限于股市或汇市,还包括普通投资者的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的“例行贷款”、近两年p2p大规模雷霆爆炸,甚至银行可以购买假的理财产品,以及机构间的相互收获。此外,收割已经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通过房地产收获,互联网上一些关于财富洗牌、中产阶级收获、富人和贵族阶级收获的文章,这些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我看来,“收获”是一种追求利润的方式,其特点是通过一次或多次周期性的方式和提前布局,在短时间内集中利润。然而,这种盈利方式是一种零和博弈式的财富转移,会给收割者带来损失,而不是基于积累和创造价值或真正满足需求的等价交换。就像农业活动的春季收获一样,成熟的作物被农民从土地上收获并成为农民的财富,而收获的作物将不再生产或生长,因此农民需要在土地上再次播种。农业生产者都希望缩短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同时增加土地产量,从而收获更多的粮食,创造更多的财富。然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和方式会加速土壤侵蚀,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退化现象,从而恶化生态环境。 土地可以理解为我们的金融市场,而水土流失就像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枯竭一样,因此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崩溃和打雷。土地受到破坏后,即使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结果也会比预期的少。同样,在被污染的市场中,即使是有价值的股票也很难生存,一个合规的金融平台也可能逃脱不了清算的结局。就连银行业也暴露了风险。由于市场这块“土地”被严重侵蚀和破坏,修复它需要时间。尽管农业似乎与金融市场无关,但它在本质上包含着同样的逻辑。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就有收割,这种收割方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个领域。早在100多年前,中国就有割韭菜的经典案例。1883年,上海爆发了金融危机。由于过度投机和杠杆资本配置,清代股市崩溃,银行挤兑倒闭。当时,被称为近代“茶之王”和“房地产之王”的徐润,因挪用轮调招商局16.2万余元公款而被免职。这件事被高调处理了。消息一出来,招商局的股价就跌破了40-21股。与此同时,中法战争爆发引起恐慌,导致房地产价格暴跌,徐润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为了归还被挪用的局款,除了削价购入招商银行原价100股的股票外,徐润在《纪事报》上曾经提到:“当时我手头有很多房产要卖,调查人员趁机低价买入被调查人的抵债房产,不可避免地有一种“放火抢劫”的味道!”。当市场恢复平静时,房地产市场又开始上涨,收割者赚了很多钱,而徐润遭受了重大损失。徐润本质上是一个商人。加入招商局后,他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他多次提出要保证企业经营的独立性,尽可能避免官方干预。他所强调的管理政策与晚清政府的企业管理政策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和股市崩盘给了清政府一个借口和机会将徐润踢出招商局董事会。徐润被迫离开招商局,表面上是因为挪用公款,但在当时,有许多问题,如各种官员监督商业企业。如此高调地处理此事,并不排除清政府因为担心民营企业家持股过多而失去对招商局的控制,从而通过金融危机将民营企业家的股份变成“国有”的可能性。这是中国历史上从金融危机中收获民营企业家的故事。著名的丹顶红商人胡雪岩也有类似的经历。 收割一直存在,但是为什么“切韭菜”的说法直到现代股票市场和数字现金才出现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交易价格及其涨跌是数字化和可量化的。另一方面,交易过程通过k线图被抽象成一个视觉图像。“切韭菜”的模式只有通过数字量化和图像可视化才能被人们感知。因此,除了金融市场之外,并不是没有收获现象,而是大多数人缺乏量化问题或事物并高度抽象特征的能力,因为许多事物没有被抽象成数字和图像,所以它们没有被感知。如果我们再次抽象出“收获”模式来提取关键特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从起点出发,然后回到起点的逐利模式。 收获的本质和特征已经在上面描述过了,但这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需要弄清楚为什么这种“收获”的谋利方式在中国形成。如果说思维决定行为,那么首先就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和利益追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有着灿烂的农耕文明。由于土地、气候、人口等诸多因素,农业本位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和生存的核心思想,农业成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也提倡农业。他认为农业很重要,因为它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战争的物质基础。在《管子》中,农业思想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论证。他认为农业不仅是富国强民的经济基础,也是政治长期稳定的基础,更是战胜和巩固军事的基础。在古代,以农业为导向的思想是由政治权力的需要驱动的,具有自上而下的驱动力。因此,几千年来,中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农业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引导人们自给自足,满足自己或小规模的需求。同时,农业思维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存方式,进而渗透到各个领域,也影响着人们追求利益的思维和行为。在我看来,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还是谋利工具,都是由长期的自然发展形成的,这必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以营利为目的的收割方式是农业思想的“不合理和极端”的体现。原因分析如下。 与中国不同,一些欧洲国家因其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等因素而以商业为基础,几千年来形成了一种逐渐演变的商业思维。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他提出了“重商主义”的概念,这在15-18世纪成为一种广受推崇的经济哲学。在我看来,商业思维就是在理性的规则下进行交换,通过不断的积累创造价值和财富。事实上,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复杂的商业、贸易和手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当时的工商业中心,如佛兰德、佛罗伦萨、安特卫普、威尼斯和布鲁日,创造了繁荣的商业文明。此外,现代金融业也逐渐从商业思维发展起来,从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佛罗伦萨,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再到英国的伦敦,形成了许多国际金融中心。从中世纪商业汇票的发明,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银行业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分布式簿记和分权思想的应用,再到股份公司和股票证券的诞生,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创造财富和追求利润的工具,是在商业思想的驱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然而,追求利润的商业思维,甚至垄断行业,很少能完全忽视消费者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他们不会试图使利润最大化,而是将价格定在不会引起对其政策普遍不满的水平。以欧洲历史上的明矾交易为例。15世纪,美第奇银行争夺明矾的垄断权,引起了土耳其、英国和低洼国家的联合抗议。即使教皇和勃艮第公爵参与其中,美第奇布鲁日分部也只是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教皇明矾在佛兰德的独家经销权。随着锡克教徒和洛伦佐之间的关系恶化,教皇三库从美第奇银行提取了他的账户。教皇和佛罗伦萨之间的战争后,美第奇银行的明矾库存被没收,他从未得到明矾交易的控制。因此,很难垄断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 回到中国后,古代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在“学者、农民和商人”的分工中,商业和手工业被认为是“最后的工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商业繁荣发展。例如,从宋代的经济辉煌,到晋商、徽商、浙商、粤商的崛起,再到山西银行的出现,都是中国商业文明的体现。19世纪末,“以商立国”的思想在中国出现,最早出现在以郑、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中。其主要内容是发展以商业为中心的经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商业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在商业思维体系下创造财富的工具,如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和现代银行,逐渐被中国人视为“进口商品”。我们成立了招商局、仁和水保公司、开平矿务局、贸易银行、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等企业。北洋政府时期,天津和上海成为当时的北方金融中心和亚洲金融中心,这是中国逐渐吸收和融合新商业思想的过程。 然而,民国以后,由于统治者的属性和需要,新的商业思想和资本与商业的自由发展从晚清和民国吸收被压制。随着所谓的“无产者”站在社会的制高点,农业思想再次成为主流,农业思想自上而下渗透到各个领域,原有的社会分工秩序和制度被打破。这里的农业思想支配着社会,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去务农,而是将农业思想应用到非农业的各个领域。当时,“人有胆识,地有生产力”是农业思想的体现,但也是极端农业逐利方式的体现。土地在农业思想中被高度重视。例如,将土地变为公有制,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可以理解为收获个人的私有财产。这与通过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获取人们财富的原因相同,但却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上文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这种“收获”的谋利方式会在中国形成?让我们回到金融市场,用股票市场来回答这个问题。股票证券是创造财富的工具,欧洲国家几百年来在商业思维上一直在进化,但它们是移植到中国的“舶来品”。在我看来,a股短期内的大幅涨跌是我们用传统的农业思维去使用与商业思维不匹配的财富创造工具时的排斥反应。这种不匹配导致工具使用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包括思维认知的突变,如极端的“收获”金融市场的逐利模式,导致了割韭菜的炒股趋势。我们只看到股票交易可以创造财富并模仿它的形式,但我们没有看到它背后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为了改变股市收获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现有的利用农业思维的极端变异在金融市场获利的模式,所以首先要改变的是思维模式。 如果我们跳出金融领域,进一步抽象这一现象,我们就可以提炼出分析各个领域类似问题的基本结构框架。这实际上是思维认知和行为工具的不匹配,也可以理解为软件和硬件的不兼容。当使用行为工具时,思维认知的高度与思维认知的方向不匹配时,它们之间的不相容性会给用户和工具本身带来负面问题。它们之间的差异越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高。 例如,如果适用于xp系统的软件安装在w10系统上,它可能不兼容且不可用。在医学移植中,当同种异体细胞识别宿主同种异体组织抗原时,会引起对受体的排斥反应。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让一个只会骑自行车的人驾驶飞机,即使你运气好,飞机也很有可能被摧毁,人也会死。这让我想起了郭德纲相声《喜正梦》中的一个包袱,它用骑自行车的方式让飞机着陆。最后,腿不见了,只剩下大裤裆。事实上,农业本身也是如此。中国目前的农业是石油农业。所谓“石油农业”是一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它使用大量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和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机械化和化学。这也是从国外进口的农业工具,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杠杆”。但是,如果我们继续用原来异化的农业思维“人多勇敢,土地多有生产力”,不考虑土地休耕而进行不合理的种植,就会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廖曾指出,农业食品安全事故是“石油农业”化学特征的表现之一。但问题的背后是外部农业工具与内部农业思维认知的不匹配。在分析了中国股市问题的原因后,我们将比较中国和印度的股票走势。从古印度到现在,印度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历史。到目前为止,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但印度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至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农业为生。然而,我们发现中国和印度的股票走势截然不同。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我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着印度金融业的发展。一方面,这是上面提到的思维认知问题,另一方面,这是社会大分工的问题。首先,就思维和认知而言,虽然印度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它在1757年后逐渐成为英国殖民地。经过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它逐渐独立,直到1947年。1950年,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在近二百年的英国殖民时期,印度成为英国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印度,铁路、城市、港口和码头等现代基础设施已经建立,医院、学校、警察和其他系统也已经建立。它不仅移植了人类生存、发展和创造财富的工具,还复制了与这些“工具”相匹配的思维认知模式。例如,英国当局建立的现代政治和法律制度对印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过去的两百年里,英国人的思维和认知逐渐被印度社会所接受和融入,使他们在独立后成为软件、金融和仿制药等全球服务的最重要出口者。因此,印度股市是由匹配思维认知驱动的。当然,不可否认,英语也给印度人带来了便利。 第二个因素是社会分工,这不得不说是种姓制度影响了印度几千年。在印度,人们出生时被分为四个种姓,第一个种姓是婆罗门,第二个种姓是克沙特里亚,第三个种姓是韦沙,第四个种姓是苏德拉。我认为种姓制度是由古代社会分工形成的,婆罗门是最高的种姓,在古代从事神职,也是一个拥有核心知识的群体。Kshatriya是第二种种姓,主要是军事和行政贵族。吠陀是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最普通的公民。Sudra是原始土著人的后裔,后来成了奴隶。在印度,种姓制度非常严格,人们的阶级决定了他们的地位、权利、教育、职业和婚姻。几千年来,这种不可逾越的社会等级制度使印度人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思维模式。高种姓的人可以从事高科技行业。电影《药神》中提到的印度仿制药,事实上,在美国从事医药行业研发的印度人都是白人婆罗门种姓,这也证明了婆罗门的思维认知可以与医学研发的技术和知识相匹配,所以仿制药的功效可以与专利药物相媲美,所以印度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金融和软件行业也是如此。尽管种姓制度在1947年被废除,但它仍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实际社会运作和生活中。因为最初的认知是低种姓的人不能从事高种姓的与其固有的思维认知不一致的职业,所以降低了思维认知和行为工具不匹配的可能性。然而,除了不公正和残酷,种姓制度还包括阶级固化,这也造成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随着中国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分工中的阶级固化趋势逐渐形成。在我看来,打破阶级固化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打破思维固化。通过以上提炼的框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如果我们不考虑思维认知在各个层面的固化,而是打破阶级的固化,虽然从长远来看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原有的思维认知与新的社会分工之间会出现不匹配,而这种“排斥反应”的痛苦时期也许会持续几代人。因此,我们需要在班级凝固之前打破思维的凝固。中国股市和印度股市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趋势。我认为在交易和监管等因素的背后,股票市场是一个思维认知和社会分工的问题。要想改变目前割韭菜的现状,首先必须改变从业者、监管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思维认知,因为历史因素决定了思维模式,进而决定了逐利模式,这可能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改变。通过对财务问题的分析,可以提取出一个思维认知和行为工具的基础框架,用于分析同类型的问题。我们会发现,金融问题背后隐藏着许多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伴随着金融问题。 后记: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全球股市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我比较了印度孟买的sensex指数和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发现它们的趋势非常相似。从长期来看,图表显示不低于30的上升趋势。不仅如此,墨西哥、巴基斯坦、阿根廷、巴西、南非、越南、马来西亚、智利、厄瓜多尔、牙买加、突尼斯和其他国家的股票指数与美国和印度的股票指数非常相似。从表面上看,这些国家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如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但从历史上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几十年前在欧洲国家都经历了100多年。以美国为例。在17世纪至18世纪150多年的英国殖民时期,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荷兰人不断向北美移民,移植他们的逐利思想。这种“外来思维”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自上而下地融入了商业、贸易、工业、农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为独立后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显然,历史上经历过殖民时代的国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造财富的思维认知,或许移植了殖民者投机冒险的精神思维,或许留下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通过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思维认知,从而影响了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但这种单边上升模式是否完美,这可能会给未来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王硕:中国与印度股市对比,用新框架透视股票市场

从欧洲股市指数的走势来看,与英国、法国、荷兰、瑞士、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相比,从20年或30年的长期趋势来看,它并不像它们曾经殖民的国家那样剧烈,主要是在大范围的周期性大幅波动中,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企业逐利的思维认知主要是自然进化形成的。当然,在文艺复兴时期,它被阿拉伯世界、印度和中国整合,但在过去的一两百年里,它主要是出口而不是整合。德国和意大利的股票走势相当特殊。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的股票走势更像殖民国家。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股票市场不同于殖民地的单边崛起。除了通过相互制约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外,传统思维的认知水平中是否有“踩刹车”的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硕:中国与印度股市对比,用新框架透视股票市场

从创造财富的思维认知角度,对中国传统农业思维、欧洲商业思维和美国殖民思维驱动下的股票市场趋势进行了分类。还有一个有趣的情况。它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个国家。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其石油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同时,它从未经历过殖民。但是,沙特的股指走势与中国股市非常相似,约旦、阿联酋、巴林、阿曼、黎巴嫩、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的股指也有相似的特点。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股指走势相当特殊。埃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其股票走势介于殖民思维和阿拉伯世界之间,这可能反映了阿拉伯世界的思维认知和殖民思维之间的博弈。简言之,中东有其历史特殊性。从股票指数的趋势来看,殖民思想在阿拉伯世界是无效的。伊斯兰金融思想在背后发挥了多大的影响还有待研究。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股票走势的相似性只是一种巧合,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的相似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王硕:中国与印度股市对比,用新框架透视股票市场

在我看来,从思维认知的历史来讨论股票市场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本文后记中所讨论的只是一个开始,这为思考金融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范式上的新体验,并欢迎对它感兴趣的朋友和我一起讨论和交流。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王硕:中国与印度股市对比,用新框架透视股票市场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