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要让更多的人才流向偏远地区和基层,不仅需要个人发扬“好孩子向四面八方立志”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还需要为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人才流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的意见》。文件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吸引、流动和激励机制,也将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才华,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做出贡献。
“人才是统治世界的人”。20世纪50年代,黄浦江畔的交通大学师生,带着“进军科学,建设大西北”的骄傲,来到丽水的岸边,站到了西方科技的高地;1973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扎根于河北省衢州,帮助衢州实现了从千年盐滩到“米良川”的巨变;2000年,河北省保定学院的15名毕业生选择在千里之外的新疆教书。十多年来,他们给那里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希望...多年来,一批优秀人才远赴他乡,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不仅写出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诗篇,也为当地经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是支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从“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到“博士服务团”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从“医疗人才团”援藏援疆,到大学生“三支一扶”基层服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地区的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无法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的现象。无论是在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上打一场硬仗,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取得决定性胜利,还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弥补人才的不足,让更多的人才流向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不仅要让个人发扬“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而且要为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目前,由于一些政策限制,人才向困难地区和基层流动不够顺畅;缺乏强有力的福利保障也影响了人才流动的动力和积极性。“畅通人才流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的渠道”、“完善人员管理、职称评定、人才招聘和灵活流动政策”等。《意见》中的这些规定旨在从制度上解决当前的人才流动问题。
当然,保留制度和事业都是必要的。只有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更多的人才创造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环境,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人才。以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以前,这个村子贫穷落后,村里的年轻人看不见头,一个接一个地出去工作。后来,该村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乡村旅游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年轻人回到了他们的家乡,一些人开始做导游,一些人开始建农舍,一些人经营合作社。这个曾经偏僻偏僻的小山村充满了活力。十八洞村的变迁充分表明,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特色优势产业等。、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积极搭建职业平台,让各类人才军官都能有一个舞台、一个创业的机会和a/12365だよ0/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能留住自己的心。
潜水使大海变宽,天空变高,鸟儿可以飞翔。虽然条件艰苦,工作复杂,但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实,每一件小事都影响到群众的利益。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广阔世界,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彩舞台。如果人才流动渠道畅通,人才保障水平提高,就会聚集更多有理想、有识之士,为广大边远地区和基层土地注入无穷的活力。
标题:人民日报:到边远地区去 到基层一线去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