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6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世界进入降息周期,“利差损”的诅咒再次出现。
利差损是寿险行业特有的术语,是指保险资金的投资和利用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损失。一些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人寿保险将面临两大风险。一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风险;二是长期利率下降造成的利差损风险。这两种风险将在未来五年左右逐渐显现。一些大型寿险公司的高管担心,寿险公司最大的风险不是当前的回报率,而是长期回报率能否覆盖负债成本。
“利差损”问题如此重要的原因与寿险公司的业务模式有关。寿险产品的费率主要根据预定利率、预定费用率和预定死亡率来确定。一般来说,根据管理水平和寿命表确定的预定费用率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资产收益能否覆盖预定的利率成本,对寿险公司的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全球保险业中,利差损已经多次显示出“尖牙”。1990年以前,日本出售了大量的高利率保险单。长期资产配置缺口的存在和多年后的低利率环境使日本寿险行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1997年到2001年,许多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因资不抵债而倒闭。
中国保险业也经历了由利差损引发的危机。1999年之前,保险公司出售了大量高利率保单,其中一些甚至超过了8.8%。随后的降息周期一度使寿险公司承受了沉重的利率损失,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最终得以成功解决。
解决利差损问题的传统方法是资产与负债匹配,包括收益率匹配和期限匹配。在期限匹配方面,由于长期资产有限,中国寿险行业一直存在一定的期限缺口。据业内估计,目前持续时间超过15年的资产负债缺口约为5.4万亿元。在收益率的匹配上,虽然目前的投资收益能够满足债务成本的要求,但匹配的难度正在逐渐增加。
以保险配置比例超过30%的债券资产为例,全球债券市场收益率正回到较低水平,这使得保险资金配置高收益债券更加困难;以曾经受到保险基金青睐的债务计划为例,3a以上的资产回报率已从2018年初的5.6%左右降至目前的5%左右。虽然高收益资产约占8%,但在许多保险公司投资者看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高收益资产都伴随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在利率下调的环境下,资产与负债匹配的难度将逐渐凸显。幸运的是,在过去两年的行业监管下,保险公司的责任成本下降速度明显加快。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仍能弥补当期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利差损风险的到来。即便如此,长期利率下降带来的风险也不可低估。
处理价差损失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定价利率。例如,一些保险机构的运营和投资负责人认为,保险负债的成本是刚性的。在利率长期下降的趋势下,保险资产配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负债方将来肯定需要降低收益率。二是加强资产负债联动,优化投资资产配置,提高投资水平。此外,日本寿险行业采取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渠道和产品创新等有效措施,以走出利差损的低谷,这也是值得借鉴的。
标题:“利差损”会卷土重来吗?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