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15字,读完约14分钟
准确计算价格工具与量化工具和目标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设计操作方程以实现货币价值稳定的首要目标,否则货币政策可能成为经济大地震和低质量增长的根源。
中央银行体系是否有效,内部因素是法治理念、实际履职能力和自上而下的人事制度;外部因素是地方政府行为偏好与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和金融体系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
Hedexu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出发,全面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成就、经验和形成原则。以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为重点,全面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和制度改革以及需要推进的重点任务。在金融层面,《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完善基本货币投放机制,完善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的要求。那么,如何理解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如何建立和完善它呢?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的三个视角
总的来说,中央银行履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及指导、领导、管理和监督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职能。它是“管理和监督金融活动的银行”,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体系是一国经济运行结构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一系列制度安排,如通过法律法规赋予中央银行地位和职能、政策目标和工具、运行行为和规范。现代央行制度与(非现代或传统)央行制度的关键区别在于“现代”一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重要角度来理解和阐述“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的特征。
第一,透视中央银行的产生和演变
从中央银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来看,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的主要标志是:从单一的为政府融资服务的职能转变为金融和经济调控的多功能。
研究中央银行体系历史的学者认为,早期中央银行(或古典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税收平滑规则下,政府难以解决战争引发的融资问题;二是解决不支付政府贷款的道德风险。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政府率先建立了中央银行,由政府授予管理政府财政资金,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贷款。绝大多数央行都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显然,央行此时的主要职责是服务政府的融资需求和管理政府的财政资金。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中央银行的垄断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它具有影响国家信用和管理商业银行准备金的能力。商业银行也愿意将央行发行的货币作为其日常储备,在头寸不足时向央行贷款,从而逐渐垄断货币发行。同时,在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以较低的市场利率为工业资本提供营运资金的同时,一些银行面临着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支付体系和存款合同不稳定等导致的挤兑风险,缺乏为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全方位担保机构。央行的实力使其逐渐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者在流动性困难时相互借贷(中央银行提供清算服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移植和完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同时,强化了最后贷款人职能,弱化了政府融资职能,建立了信用货币体系,从而成为典型的现代中央银行。
随着各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政府的税收和信贷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巩固。央行不再局限于解决政府融资和管理金融资金的问题,而是正在向以金融和经济监管为重点的多功能银行转变。例如,国际清算银行得出结论,现代央行有三大目标: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支付体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现代中央银行有五大职能:货币稳定职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外汇干预、外汇储备管理、流动性管理)、金融稳定职能(最后贷款人、宏观审慎监管和日常监管)、提供金融基础设施(货币供应、账户管理、支付系统、中央银行货币清算系统、其他清算系统、登记规定)和为政府服务(管理国库等)。另一个类似的、更普遍的概括是,现代中央银行有三大职能:发行银行、银行银行和政府银行,实质上分别体现了垄断货币发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向银行发放最终贷款、组织银行间结算、管理国库、管理外汇储备等具体职责。
二,现代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视角
现代中央银行对金融和经济调控服务的主要体现是以信用货币为基础保持商业银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此外,现代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设计包括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
科学的最后贷款人制度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基石。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设计使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控制利率和再融资、再贴现的条件来实现货币的灵活供给,不仅能够为具有高质量资产和偿付能力的商业银行提供短期融资,而且能够设定更高的约束利率来约束商业银行的行为,积极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更重要的是,它向活期存款人发出了一个信号,即当流动性资产短缺时,商业银行得到了央行的支持,从而改善了存款合同的信息结构。
宏观审慎监管是央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新制度设计。最后贷款人制度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道德风险,因此有必要在此时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即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稳定承诺使管理不善的银行和表现良好的银行一样享受平价贴现率的流动性支持,降低了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压力,增加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概率。为监控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立准备金账户,实时监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资产,提高银行间结算效率;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定期报送重要财务统计数据,实时报送重大事件,掌握各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流动性和潜在金融风险。经验事实证明,防范单个银行风险的日常审慎监管可能无法防范整个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人们探索并设计了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并将其委托给央行。201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联合发布了题为"有效宏观审慎政策的要素:国际经验和教训"的报告,其中将宏观审慎政策定义为:宏观审慎政策使用各种工具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降低金融危机的频率和影响。宏观审慎监管是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对金融体系采取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改革措施的总和。现代中央银行因其货币稳定、金融稳定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具有独特优势,成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执行者和完善者。
三,现代经济制度发展的调控视角
从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来看,现代中央银行服务市场定位的主要体现是保持货币稳定的科学货币政策体系。
在法定信用货币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下,现代中央银行不仅要在金融危机中提供适当的援助,维护金融稳定,防止法定信用货币的过度发行,还要防止法定信用货币的过度发行严重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从而使货币供给在一个弹性区域内为公众所接受。作为平衡这两个因素的重要制度和工具,货币政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现代央行职能的代名词。因此,现代中央银行体系下的经典货币政策工具不仅包括再融资、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最后贷款人制度下的工具,还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中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
平时,将货币供应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甚至将其简化为通货膨胀目标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现代中央银行体系中,以国家短期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为买卖对象的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主动灵活地确定买卖数量,还可以通过相机决定买卖价格——利率,从而成为最重要的常用工具。其他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窗口指导、道德建议等。是经典货币政策工具的延伸和补充。
现金的发行和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融资、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人们往往忽略了现金的发行和交割。这至少包括两个重要内容:第一,所谓的现金从中央银行发行库到商业银行业务库的流通渠道;第二,中央银行经理部的现金管理。二者都极大地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程度。
建立现代中央银行体系
的根路径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是货币政策和最后贷款人制度,它们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定位,维护金融和货币的稳定。构建现代央行体系的根本途径必须围绕这些象征性内容。
首先,一个基金会
法治是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的基石。建设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必须建立和巩固法治体系,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中央银行的职责,确保中央银行依法履行职责,不受某一部门利益的影响,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法》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为了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明确其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制定本法。”要点非常清楚:第一,通过立法确立中央银行的地位;第二,中央银行的责任是基于国家的视角和利益(制定货币政策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即它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参与市场经济交易活动的整体视角;第三,责任内容是“确保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施,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关键在于“正确的制定和实施”。
又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职责的规定是:(1)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定;(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三)发行人民币和管理人民币流通;(四)监督管理同业拆借市场和同业债券市场;(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七)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8)管理国库;(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十)指导和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资金监控;(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它从事相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与国际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的定义范畴相比,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具备了现代中央银行的大部分功能,并且正在其他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如金融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完善。为保证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履行职责,在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有必要强化中央银行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理念,并将相关职责的法律法规作为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各级分行执法活动的监督,加强对央行分行落实总行政策的监督检查。当然,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法制建设也是在社会整体法制环境中推进的,并且是随着整体法制环境的改善而不断完善的。
第二,两个核心
1.货币政策。建立科学稳定的现代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体系是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的核心内容。构建科学稳定的现代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遵循国内外成熟的货币规律,确定科学的货币政策目标。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检验,货币数量的盲目增长并不能保证经济增长,更谈不上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合理范围内的货币供给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信贷和货币环境。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其含义是,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稳定(首要目标),通过实现“保持货币稳定”的条件,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
第二,客观把握中国经济运行规律,明确货币政策工具与目标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准确设计货币政策运行规律方程,综合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有必要从实际出发,提炼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考虑中国货币政策的实际制定和实施环境,准确计算货币政策的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设计出准确可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方程,实现货币价值稳定的首要目标,否则货币政策可能成为经济灾难和低质量增长的根源。
三是及时将尖端科技融入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积极探索中央银行数字现金的R&D和交付机制,不仅提高了合法信用货币的防伪技术,实现了对货币流通的全过程监控,有效监控了非法洗钱活动,而且结合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了现金等基础货币的交付效率和管理效率,还能有效追踪和映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货币供应量合理范围的计算精度和利率工具与经济系统之间定量关系的计算精度。
2.金融稳定。建立有效的金融稳定体系是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的核心内容。建立有效的金融稳定体系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将宏观审慎监管与日常审慎监管相结合。这体现在:(1)围绕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设计和完善了金融风险监控指标和计算体系,明确了实时金融监管需要注意的关键内容。(2)利用尖端科技(如大数据技术)及时收集和管理重要的财务统计数据。(3)准确运用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估金融机构的个人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模拟金融风险传染网络。(4)运用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宏观审慎监管措施或多部门协调措施,及时切断金融风险传染链,控制金融风险规模。此外,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与融资项目的质量有关。控制金融风险的难点在于地方政府稳健增长措施下的项目会在多大程度上引发金融系统风险,以及在知道项目存在系统性风险和不可避免的失败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一种机制来防范此类项目的启动。否则,现代中央系统将是孤立和无效的。
第二,建立现代金融援助体系。这体现在:(1)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贷款条件,如贷款抵押、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机制等。有效筛选和筛选经营业绩好、还款能力强、流动性风险暂时的优质商业银行和经营业绩差、无长期还款能力的劣质商业银行,支持优质商业银行。(2)在有效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完善相机式金融救助机制,果断移除或接管或兼并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弱化商业银行的救助预期,消除救助依赖和道德风险。(3)建立严格可行的责任机制,将财务风险和损失公平分担给相关责任主体。
当然,决定现代中央银行体系是否有效的内部因素是中央银行体系中微妙的法治理念、实际履职能力和人事制度,而决定现代中央银行体系是否有效的外部因素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好以及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与金融体系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并强调建设现代中央银行体系,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基本思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更加完善的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将尽快建立起来。
(作者是国家经济战略学院院长和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成员)
标题:加快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