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6字,读完约3分钟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农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

通过财政补贴、风险管理等手段。这是聚焦当前和中国的现实,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适度规模经营实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新的农业经营实体根据自身条件,突破内部规模不经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下的规模经济效应的根本途径。

“金融+保险”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国际惯例。国际经验表明,在农业经营规模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农业保险的规模也相对较大;当农业保险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反过来又会促进农业经营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换句话说,如果尽可能用“金融+保险”的方式将财政支农资金转化为农业保险,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保驾护航,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因此,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帮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金融+保险”的方式方法应该创新和发展。

“财政+保险”:助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金融+保险”补贴机制。以“价补分离”为例。为了缓解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引起的农产品(000061)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对种粮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中央政府实施了“价格补偿分离”政策,直接补贴农民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的差额。但是,这样做的同时,也会带来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现实中难以做到科学合理,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作为典型的“黄箱”政策,这种做法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规则。自2000年以来,美国一直采用农业保险形式的间接补贴。有鉴于此,中国通过“金融+保险”的方式,将“价格补偿分离”下的直接补贴转变为间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或收入保险)的保费补贴,显然是一种“两全其美”的选择。

“财政+保险”:助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人寿保险与兰陵县共同开发的蒜薹价格指数保险,是一种基于“金融+保险”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创新机制。保险费80%由县财政承担,只有20%由农民承担。当蒜薹的实际销售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保险公司应赔偿低于目标价格的差额。

其次,探索建立基于“金融+保险”的合作信贷支持模式。中国太平财产保险、天门市政府和天门农村商业银行联合开发的“政府-银行-保险”模式,是一种基于“金融+保险”的适度规模经营的良好的信用合作支持模式。在该模式中,中国太平P&C保险为农业经营实体进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所需的资金提供无担保和无担保的贷款履约保险担保,并以保险信用增级为中介,天门农业商业银行为新的农业经营实体提供融资服务。

“财政+保险”:助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第三,建立和完善基于“金融+保险”的“全链”巨灾风险分散机制。2017年4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中等规模经营实体的农业巨灾保险产品专营试点应在产粮大省开展。2017年12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农业巨灾保险试点。这对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保险”:助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017年,中国选择了13个产粮大省的200个产粮大县,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开展农业巨灾保险试点。保费补贴安排方面,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中央财政补贴中西部地区47.5%,东部地区45%;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47.5%和东部地区45%的试点县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的纯农业保险费进行补贴。

第四,用“金融+保险”强化农业信贷链。为了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土地出让合同履约风险,土地出让履约保证保险应运而生。成都市政府在“金融+保险”的基础上,探索了“预转让+土地转让履约保证保险”的模式,并利用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使预转让引入的业主和当地农民有一个“安心”。2016年,成都投资1000多万元,为农村土地流转绑上了“保险绳”。

“财政+保险”:助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贷款保证保险是为解决贷款信用链不完善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创立的。PICC·P&C创新实践了“政府金融保险”的新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金融资金、信贷机构和信用担保保险,创造性地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不足、无担保、融资昂贵的问题。

第五,要用“金融+保险”编织一个密集的农业安全网。加大适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专属农业保险产品的研发力度,并将其纳入财政补贴范围;优化和完善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农业保险费补贴比例与业务规模和保险保障水平有机结合。

标题:“财政+保险”:助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