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2字,读完约4分钟

振兴农村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振兴,也是精神层面上的振兴

村里的妇女扛着卷心菜,山里的男人扛着锤子,农场的孩子赤脚跑着,在舞台上唱着乡村歌曲,跳着乡村舞。最近,2018年春晚在浙江丽水龙泉举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农村队。它们都是由农村人创作、导演和表演的节目,充满了农民的习俗和农村的记忆,使人们以新的眼光和耳朵看待这个“乡村之夜”和舞台上的“人民之星”。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村晚”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1981年春节,在浙江省清远县月山村,几个村民聚在一起,弹着锣鼓,唱着民歌,第一次举行了春节晚会。从那以后,岳山的“乡村之夜”已经连续38年每年举行。如今,像浙江许多地方的岳山村一样,在春节期间的元旦这天,会举行一个“农民表演和观看”的农村春节晚会,这已成为当地农村节日气氛的“标准”。

“仓颉真懂礼仪”。2016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866元,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当口袋膨胀、环境变得美丽后,农民们也在精神文化领域里表现出他们“表达自我的欲望”和期望的“收获感”,唱着歌,画着美好的日子。正如一些专家所评论的那样,“农村的春节晚会以它的本来面目呈现了农村生活和劳动的场景,表达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看到了他们的自信、幸福和幸福。”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村晚”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当地的“乡村之夜”已经成为浙江农村的一种新年习俗,它是由农村人发起并得到文化部门支持的。浙江省范围内的“不同文化”和文化馆的建设帮助“乡村之夜”升级和扩大规模。如果农民在“乡村之夜”缺少他们想要的,文化部门会给他们想要的。培训、设备和资本交付等“定制”服务,加上每年对文艺骨干的培训和“一对一”配对援助,帮助“乡村之夜”生产出优秀的产品。尤其是遍布浙江的7600多个农村文化馆,不仅是“精神家园”,也是“乡村之夜”的最佳舞台。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村晚”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农村“村夜”不仅是一种自我娱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像缙云县官甸村,半数以上的村民“能演戏,能不化妆种地”,也有很多全家福,四代同堂的情况。一些村干部觉得,在过去的春节里,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聚一聚,他们的娱乐无非是打拳头、打牌、赌博。现在每个人都在一起练习跳舞,看歌剧《乡村之夜》,这不仅有强烈的一年的味道,而且有很好的民俗风情。许多传统文化和非遗产项目,如民间特技和民间活动,也通过“乡村之夜”舞台得到了振兴。“乡村之夜”等活动满足了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同时也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积极的先进文化渗透、感染和引领着群众,对农村文化生态和村民的生活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村晚”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透过《乡村之夜》的小舞台,我们可以看到一场农村振兴的大戏。振兴农村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精神的振兴。在有些地方,人们常说“文化是舞台,经济是戏”,文化的地位仅次于“配角”。现在,文化已经大规模地走上舞台中心,在振兴农村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乡村之夜”的精彩表演不仅改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探索了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像岳山村一样,近年来每年都增加许多寄宿床位。被“乡村之夜”吸引的游客可以享受新年的味道,参观周围的景点,品尝农家菜肴,体验山里的寄宿家庭。据统计,仅在丽水,2017年,由于“晚村”,辐射产生了规模超过14亿元的农村经济发展“红利”。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村晚”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先把农业变成产业,先把农民变成有吸引力的职业,先把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像“乡村之夜”这样的文化载体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魅力。

(作者是本报浙江分社的记者)

人民日报(2018年2月9日05版)

标题:人民日报一线视角:“村晚”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