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9字,读完约5分钟
几天前,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公布了对三家银行的处罚信息,涉及中国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罚款和没收总额约为1.8亿元。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自4月8日成立以来发出的第一批罚款。
超过1亿元的天价让银行家们意识到,始于2017年第一季度的强监管风暴并没有放松或缓和,反而变得越来越猛烈,始终保持着对各种非法活动的高度压力。
强有力的监管背后是近年来不可忽视的银行业市场混乱和潜在风险。在过去几年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高利润,但也埋下了许多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表外业务不断增长、资金不足、同业和理财业务违规操作等方面。
罚金的分配与上述市场混乱是一致的。根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信息,招商银行存在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纳入房地产开发贷款、违规向典当行发放贷款、违规向关联方发放信用贷款、违规分批转移以个人为主的不良贷款等问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贷款管理严重不足,导致大量不良贷款;通过银行间投资非法转移存款,虚增存款;向关联方发放信用贷款。但是,兴业银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变相批量转让个人贷款,为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等。
毫无疑问,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具体的处罚措施,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给予指导和警示,真正做到剑拔弩张,警钟长鸣。年初发布的《2018年银行业市场混乱整治要点》列出了8个方面22个重点整治领域,包括公司治理不完善、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跨金融风险等。,并详细解释了每一项。一些市场参与者承认,这实际上是“对银行业过去非法牟利手段的一大总结”。
风险管理是金融业的基本底线,合规管理是银行经营的首要标准。
事实上,作为一个存在操作风险的行业,银行业一直重视内部控制和合规建设,一些银行在落实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
例如,在组织结构方面,不仅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而且根据内部控制制衡的要求设立了内部部门或职位。几家大银行也成立了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牵头推进全行内控建设;在制度机制方面,许多银行在总行层面制定了基本的内部控制规范和配套的制度措施,并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银行业加大了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理念在内控建设中的作用,提升了“机器防御”水平。
尽管如此,银行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风险案例仍时有发生,这已成为所有银行的一大头痛。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基层机构管理不严,以及存在多头管理和分支机构管理的空真理。特别是印章、合同、授权文件、营业场所、办公场所等方面的管理混乱,为犯罪分子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内部员工的法律和纪律意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薄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经营理念偏颇,考核激励不审慎,过于注重绩效和排名,忽视管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无论是集中出台规范性文件还是加大处罚力度,都有必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中国金融业由实变虚的问题,使金融业回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正确轨道上来。
最近,中国保监会表示,今年一季度,针对公司治理不完善、违反宏观调控政策、交叉性金融产品非法套利、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准备和提供虚假保险信息等混乱情况,开展了治理工作。通过加强监管和处罚,各机构的风险和合规意识明显增强,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违法案件高发率进一步得到遏制。
银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系统的短板工作,从源头上遏制金融混乱的发生;始终坚持强监管、严处罚的执法方向,提高监管能力,增强执法的科学性;以惩促改,以史为鉴,要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确保金融稳定。
如果监管措施能从外部控制银行业的混乱局面,银行业必须从内部入手,才能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适应监管要求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加大风险管控力度,避免内部控制机制成为“稻草人”。
首先,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统一银行经营者和风险承担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从根本上保证银行实现自我融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融资。
二是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如信贷风险的垂直管理,以及行、行、分行层面的整体风险管理;建立市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市场风险实施集中管理;实施操作风险分级管理,建立有效的事后补救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最后,进一步完善合规问责机制,严格查处负责合规管理的机构、部门和人员的失职行为,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落实合规责任,进一步发挥问责处理的警示教育作用,引导员工合规经营。完善合规绩效考核机制,将合规管理状况作为内控评价和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员工积极加强合规管理,加强合规风险识别和控制,有效促进合规稳健运行。
标题:【每周金融观察】银行合规经营底线须时刻坚守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