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8字,读完约5分钟

虽然去杠杆化基金的任务已经基本结束,但是对于一些非常隐蔽的渠道来说,仍然很难从根本上消除杠杆化基金的隐患。例如,一些不为人知的场外融资渠道通过赌博实现了变相的高杠杆投资;例如,近年来,一些基金借用沪港通等渠道,或者利用不同市场之间的灰色渠道实现变相杠杆,这也是一种相对隐蔽的杠杆行为。

作者:财经评论员,财经网站专栏作家郭士亮

2015年6月,中国股市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和“去泡沫化”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股票市场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上海股市从5178点大幅下跌至2638点,创业板从4037点下跌至1571点,累计跌幅超过一半。

尽管15年后半段的下跌强度仍不如2008年,但仍可以称之为股市崩盘。或许,这也是一个去杠杆化和消泡的强大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对之前非理性杠杆牛市的快速修复。

谈论前一轮杠杆牛市是疯狂的。在此期间,许多上市公司打着互联网的旗号,进行并购,在市场上获得了大量的投机。在牛市的中后期,甚至出现了一些疯狂的概念,如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钢铁。然而,当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股票价格和市场价值不断追求。对于一个普通企业来说,要在一瞬间达到1000亿的水平似乎并不是特别困难。

郭施亮:股灾三年 为何A股仍逃不出“去杠杆”阴影?

实质上,前一轮杠杆牛市是由高杠杆造成的。成功也是杠杆,失败也是杠杆,这无疑成了当时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在此期间,市场融资和非市场融资都受到追捧,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性融资渠道获得了爆炸性增长,融资杠杆率达到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杠杆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杠杆有利于加快市场资金的利用率,刺激股市的上涨节奏。然而,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杠杆作用会帮助股市下跌。15年后半期,政策突然转向,高杠杆工具被全面清理,股市下跌,而任意使用高杠杆工具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立即陷入两难境地。股市崩盘结束时,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甚至面临被清算甚至被强制清算的风险,一些大股东无法及时补充质押品,而是不得不任意停牌甚至长时间停牌,以保持公司的控制权和话语权,以免发生这种情况。

郭施亮:股灾三年 为何A股仍逃不出“去杠杆”阴影?

全面去杠杆化对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应该属于基金的去杠杆化。到目前为止,中国股市的杠杆率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基金的去杠杆化即将结束。然而,从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采用股权质押杠杆工具,部分上市公司的杠杆比率很高。此外,还有多种高杠杆工具和融资工具组合使用。近期,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债务违约,这也是近期金融市场的真实写照。

郭施亮:股灾三年 为何A股仍逃不出“去杠杆”阴影?

值得一提的是,自股市加速去杠杆化以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行动接连不断,很难说到底。或许,上半年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行动已经基本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在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和金融市场加速去杠杆化的影响下,下半年似乎已经进入去杠杆化进程。

然而,这种去杠杆化过程并不局限于资金的去杠杆化,而是更有可能属于金融市场多元化的去杠杆化过程,其对股市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可低估。在此期间,一些杠杆率高、偿债能力弱的上市公司无疑受到了深刻影响。由此可见,近期上市公司的债务违约为一些高杠杆率、高负债率、现金流差、偿付能力弱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

郭施亮:股灾三年 为何A股仍逃不出“去杠杆”阴影?

“防范风险和保持底线”似乎为未来几年的金融市场定下了基调。同时,在抑制资产泡沫的背景下,这实际上意味着高杠杆工具在未来再次活跃的可能性不大,支撑股市再次上涨的助推器在中短期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许,要想重振股票市场,要么引导更多新的流动性进入市场,要么改革市场体系,重振股票流动性,这也是未来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郭施亮:股灾三年 为何A股仍逃不出“去杠杆”阴影?

实际上,虽然去杠杆化基金的任务已经基本结束,但对于一些非常隐蔽的渠道,仍然很难从根本上消除杠杆化基金的隐患。例如,一些不为人知的场外融资渠道通过赌博实现了变相的高杠杆投资;例如,近年来,一些基金借用沪港通等渠道,或者利用不同市场之间的灰色渠道实现变相杠杆,这也是一种相对隐蔽的杠杆行为。

然而,就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而言,去杠杆化非常强烈,股市仍然无法摆脱“去杠杆化”的阴影。在实际情况下,虽然适度的杠杆化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投资活力,但考虑到前期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和“去泡沫化”对股市的影响过于严重,而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尚未结束,无论是股票基金还是场外交易基金,都会相对谨慎。尽管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逐渐回归合理,但对于营利基金而言,股市缺乏投资活力,缺乏赚钱效应,且加速上涨。

郭施亮:股灾三年 为何A股仍逃不出“去杠杆”阴影?

本文转载自《郭士亮》。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郭施亮:股灾三年 为何A股仍逃不出“去杠杆”阴影?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