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74字,读完约10分钟
核心观点
目前,中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挑战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保持有竞争力的增长率,这比简单地提高速度更加困难,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要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必须重构地方竞争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重点改革,加快创造适合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真正改善中国经济。
话题之一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速增长平台初步建立,并向大L型和小W型运行轨道转移
■不要人为推高增长率,做好中国经济优化工作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攻坚时期。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基本特征是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说,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那么,中国经济如何才能步入高质量的发展轨道,如何才能促进高质量的发展?这是一个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要分析发展阶段的转变,我们可以先观察宏观趋势。从2016年开始,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已经接近底部或开始走出底部,并逐步进入中速增长平台。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这一判断得到了证实,中速增长平台初步建立。
从中国经济活动的实时在线分析和预测系统来看,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这轮复苏中,终端需求仍在下降,库存复苏是需求方加强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2017年第二季度库存达到最高点后,生产者价格指数也下降了,利润也应该相应下降。然而,由于环保检查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生产能力撤出,利润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但仍将下降一段时间后。从供应方面来看,生产性投资仍在下降,产出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这种情况决定了本轮复苏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也不会出现一些人预期的急剧逆转,甚至会回到7%或更高。
2018年上半年,终端需求可能会季节性回升。在终端需求中,扣除价格因素后,房地产投资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未来可能徘徊在零增长左右。基础设施投资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目前,这部分投资是终端需求中最大的。如果风险防控和地方债务控制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可能下降,中速增长平台可能下移。此外,库存和出口可能会有一个低点,但是否以及如何恢复还不确定。生产性投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能会逐渐回升,成为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然而,不能指望它会像前一个高速增长时期那样大幅回升。根据国际经验,增长率大约为5%。总体而言,库存、出口和生产性投资已逐渐进入复苏期,这可能会抵消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的影响。这样,中速增长平台仍然可以保持稳定。宏观经济可能会逐渐进入大L型和小W型的轨道。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社会上很快出现了做大事的期望。快速上升是真的,关键是做什么和做什么。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只有加快速度才能有所作为和成就感。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坚决打硬仗,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准确脱贫,防治污染”,等等。如何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挑战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保持可以争取的增长速度,这些事情比简单地提高速度更困难,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完成后会有更大的成就感。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务实和优越,而不是人为地改善中国的经济。具体而言,有必要降低风险、挤压泡沫、增加动能、稳定收益,并提高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降低风险主要是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和其他金融风险;挤压泡沫主要包括挤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和商品泡沫;动能增加主要是增加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动能;稳定效益主要是争取企业利润在行业间更加均衡稳定的分配,从而为企业降低杠杆提供有利条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短期风险防范和中长期增长势头两方面来看,不要人为地推高增长率,而是使发展基础更加现实,这是必要和积极的。为了在2020年实现这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未来三年里每年增长6.3%就足够了。之后,中速生长平台的重心可以被调整到5%到6%之间,或者大约5%。这个速度实际上并不低。速度应该有一个参照系,并与成长阶段相联系。在以前的高速增长阶段,7%是低速,而在中速增长阶段,5%也可以称为高速。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主题2
重构地方竞争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解决理解经济发展目标的问题■创新和提高地方竞争的内容
■允许空客房有“可选活动”
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首先有一个意愿问题,即“想还是不想”;同时,还有一个能力的问题,那就是“意志”。过去30年快速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是当地的竞争机制。在比较和竞争中,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吸引投资、培育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等等。这些方法、技巧和模式不是事先计划好的,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在第一线通过反复试验和纠错形成和完善的。如果他们工作了,他们会坚持下去并得到提升,如果他们不工作,他们会被淘汰。可以说,地方竞争机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制度优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机制仍然有效,不能丢失,应该创新、完善和升级。
要重构地方竞争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对经济发展目标的理解问题。Gdp不能再用了,但是使用什么新指标需要深入研究。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形成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价”,并为此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其中,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一是寻找新的主要指标,如就业指数;另一种方法是找到一些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如就业和创业、质量和效率、风险防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形成一个指标体系或综合系数。
其次,要创新和完善促进地方竞争的内容。与高速增长时期相比,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地方竞争内容将发生重大变化和升级,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商业发展环境中的竞争;培育创新环境,聚集创新资源,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的竞争对手;吸引中高级生产要素的竞争,形成合理的劳动力分配结构;“让人民生活得更好”的城市发展模式中的竞争;以人为本、创新、包容、稳定、内部一致的社会治理模式竞争等等。
简而言之,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大都市地区、创新中心和新兴工业基地等机会将会出现,它们最终会落在哪里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竞争。在大方向明确的前提下,有必要允许地方政府有更大的“选择行动”空,允许个体和差异化发展,允许试错纠错,发现和推广竞争中的良好做法、模式和政策,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主题3
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破行政垄断■结合推进减税和税制改革
■不断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开放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实现高速增长相对容易,而在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发展显然更加困难。如果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在高速增长阶段容易见效,那么在短期内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需要很长时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将面临前一个高速增长阶段没有遇到的挑战,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标题的正确含义是进一步推动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改革,并加快创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第一,加快打破行政垄断,重点降低土地、能源、通信、物流和融资五大基本成本。根据研究,中国的五项基本成本大约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至两倍。中国的人均收入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我们的基本成本却如此之高,这让我们感到困惑和深思。经分析,成本仍然很高。除资源禀赋外,主要问题是行政垄断、竞争不足和相关领域效率低下。这些高成本不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还影响到民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我们必须打破行政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市场监管体系。这对发展实体经济和提高国民经济效率非常重要。
第二,推进减税和税制改革相结合。中国企业名义税率在国际上不是很高,但各种非税收负担沉重,税费综合水平相对较高。中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应该从间接税转向直接税。减税应与税制改革相结合,以有效促进减税。
第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要把国有资本做大做强。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调整。在此过程中,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重点,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基础设施、前瞻性战略产业、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努力提高国有资本质量和效率。
第四,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建设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实施这些战略,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真正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控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售、出租和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和价格进入市场。”“保障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一批试点项目。要审慎稳妥推进农民住房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实现人员、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市场化配置,真正保护和扩大农民利益,扩大最具潜力的中等收入群体。
第五,加快开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差距之一是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如R&D、金融、咨询和信息服务,以及社会服务如医疗、教育、文化和体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的技术是软技术,而知识是未编码的知识和经验知识。吸收这种技术、知识和经验与过去工业领域引进的技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开放和深入合作。同时,对外开放应推动对外开放、改革和竞争,从而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作者:刘世锦,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标题:刘世锦:加快推进与高质量发展配套的重点改革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