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5字,读完约7分钟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湾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源头,是世界创新发展的高地。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先进的港口群、完整的产业群和发达的城市群,形成了优质的资源要素生境和创新的生态网络。它具有成为世界级经济湾区的发展优势,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海湾地区建设的关键是实现互利合作和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基于优势互补、开放互动、共同发展的理念,促进城市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繁荣,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然而,目前,大湾区的一体化和深度一体化仍然面临着制度差异和文化差异等一系列挑战。因此,粤港澳需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在优化产业分工、汇聚人力资源、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创新合作、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激发湾区创新发展潜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湾区城市群。
倡议一:深化产业分工,培育利益共享产业链
大海湾地区的城市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功能定位,有巨大的空.要整合各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分工合作体系,打造产业有效融合、有序协调的产业网络组织体系,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为了增强核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可以考虑将部分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到中小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构建系统完整、合作有序的城市集群产业链、技术扩散链和市场分割链。此外,要深化分工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粤港澳大湾区推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第二步:实施人才协调发展战略,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要想在海湾地区聚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缩小地区差异,突破人才流动的限制,促进人才的协调发展,注重人才的联合培养,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保证人才的自由流动。深化湾区教育合作,整合三地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知名大学联合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合作办学,打造开放共享的湾区大学群体,共同培养知识、技能、创新等多元化人才。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跨地区的人才交流平台,创建丰富的考察访问和交流项目,探索三地学分和学历互认机制,鼓励青年人参与跨地区、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R&D合作。同时,要完善支持人才流动的制度安排,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安置、住房保障等相关制度,打造人才通关绿色通道,促进大湾区人才资源的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要进一步营造更加开放、自由、包容、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打造适合工业和居住的优质生活圈,吸引更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集聚在湾区。
倡议3:加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生活就是经济生活,金融“活水”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带来活力。我们可以从“金融+贸易”、“金融+技术”、“金融+制造”等维度加快海湾地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金融要素深度融合,促进粤港澳金融机构合作、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金融基础设施交流和金融人才互动,提高区域资本市场兼容性。完善深港通、沪港通、新股通等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鼓励在海湾地区使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数字金融技术,扩大跨境电子支付服务,促进区域货物的自由流动。加强区域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大湾区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与法律法规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完善融资担保和金融风险管控机制。
倡议4: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区域创新资源
创新合作是海湾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力雄厚,拥有众多世界级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成熟的产业集群、完整的产业链和快速反应制造能力。但也存在创新要素流动不畅、产学研严重脱节等问题。因此,必须突破阻碍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区域内创新功能互补合作的瓶颈,激活和调动各种创新创业主体的潜能。要注重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构建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区域内外企业、国内外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科研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创建跨区域创新联盟和创新协同中心。要充分发挥大型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区域创新合作中的主导作用,鼓励重点科研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加快培育海湾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技术、品牌优势和商业模式。
倡议五: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开放
开放互动是湾区协调发展的理念之一,也是建设世界级湾区的推进器。粤港澳大湾地区的港口群和航运空市场规模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具有国际综合枢纽的重要地位。同时,海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腹地广阔,对外开放优势明显。因此,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湾区内外联动和陆海统筹的重要支点和枢纽作用,带动区域内各地区协调开放。要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搭建国际对话交流机制和经贸合作平台,鼓励本地区城市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对接,紧密开展产业、能源、金融、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此外,海湾地区应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节点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创造与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衔接的良好商业环境,进一步提升海湾地区的国际化水平。
倡议6:促进海湾地区的一体化,促进要素的便捷流动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促进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此过程中,建议统筹规划区域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和线网走向,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和内河航道等交通网络布局。建议连接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以港珠澳大桥为主要连接通道,促进交通、边检、港口、信息和通信设施的一体化;简化港澳通关手续,建立和完善“一小时生活圈”,形成内外联系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港澳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打造国际信息网络核心节点,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融入交通管理系统,为本地区生产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多港联动效应,完善海湾港集团和空港集团建设,拓展国际商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把海湾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海港枢纽和全球航运中心。(作者:NPC财经委员会、武汉大学顾胜抗、吴钦勤、吴华军)
标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六大举措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