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字,读完约1分钟

随着对并购等“保壳”手段监管的加强和突然增长,近年来市场上“炒壳”的热情有所下降,“壳”资源的情况明显。然而,新股高溢价的奇怪局面仍未改变,并购的最大问题仍难以解决。

2017年,M&A委员会召开了78次会议,共审议了169起企业重组案件,合格率超过93%。上市公司并购数量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空壳价值有所下降,但卖方的心态没有改变,他仍然希望高价出售空壳,所以交易自然困难。

另一方面,自2017年以来,ipo审核过程一直在加快,但IPO溢价在发布后并没有显著变化。在市场上,新股上市后,每天都有几个涨停板,资质稍好的企业都选择ipo。

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不仅是借壳,还有上市公司的产业并购。转让方的开盘价是未来三年平均承诺利润的15倍,价格根本无法讨论。

新股高溢价的奇怪现象就像北京的雾霾。首先,学术上应该关注它的制度根源。

在摧毁炮弹的同时,他们也在建造炮弹。不良公司上市后成为空壳公司,许多行业无法进行产业重组。本来,上市和并购应该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他们可以解决彼此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现在买卖双方的差价是108,000英里,所以交易不能自然达成。

并购趋于理性是好事,但新股高溢价问题是致命的,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将不复存在。在资本市场上造壳的时候,龙头企业想买壳却买不到,这对中国的工业有很大的影响。

无论ipo公司的利润规模有多大,无论该公司是否属于产能过剩行业,IPO公司上市后的总估值基本上都可以达到70亿~ 80亿元。对于许多IPO公司来说,实际资产价值可能只有5亿~ 10亿元,剩余的估值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的附加壳值。这意味着此前的IPO不仅消除了整体市场泡沫,还创造了新的泡沫。

因此,在探索ipo发行合理速度的同时,监管部门应尽快实施借壳上市等监管政策,使借壳上市不再有监管套利的空空间,并大幅降低上市公司的附加壳值。

只有当新股上市时不再具有巨大的壳值,业绩不佳或产能过剩行业的公司ipo难度才能提高,甚至ipo失败,企业也不再盲目追求ipo,这样不仅IPO渠道不再拥挤,而且上市行业龙头企业也能获得更多的市场化M&A机会。当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的壳值接近零时,上市公司之间的产业整合将更加顺畅。只有当资本市场有助于该行业的供应方结构改革时,才能取得重大成果。

标题:詹晨:并购重组市场急需遏制新股高溢价怪象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