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02字,读完约12分钟

去年,中央政府把维护金融安全提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要求牢牢把握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当前和未来,中国金融业仍处于高风险时期,潜在风险和隐患不断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

作者简介:齐静,清华大学金融硕士,现为中国建设银行工作。去年,中央政府把维护金融安全提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要求牢牢把握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当前和未来,中国金融业仍处于高风险时期,潜在风险和隐患不断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立体防御体系,提高防控能力,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鹅”,发挥市场稳定器和风险减压阀的作用。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强化“灰犀牛”的风险趋势

危险意识

“灰犀牛”的风险趋势代表“趋势和方向风险”,深度理解的隐蔽性、破坏性和复杂性是准确判断和有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国有商业银行全行,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应加强对“灰犀牛”风险趋势危害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灰犀牛”风险趋势的隐蔽性。现实中,“灰犀牛”风险趋势的长期高概率往往隐藏在短期的不确定性中,逃避和追随人群的心理模糊了对“灰犀牛”风险趋势的客观判断,甚至对错误预测的恐惧进一步阻碍了寻找“灰犀牛”的探索。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灰犀牛”风险趋势的隐蔽性,“灰犀牛”的轮廓往往隐藏在“黑天鹅”的背后。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二是认识“灰犀牛”风险趋势的破坏性。“灰犀牛”的风险趋势极具破坏性。一旦发起攻击,它就处于“粉碎模式”和“不可避免”。如果风险无法控制,它只能承受风险的冲击和损失,其破坏性体现在颠覆性冲击上。

三是了解“灰犀牛”风险趋势的复杂性。“灰犀牛”的不同风险趋势之间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灰犀牛”将衍生于“灰犀牛”。考虑到风险到达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可用资源的有限性,如何把握主要矛盾并对其进行优先排序已成为防范和化解“灰犀牛”风险趋势的重大挑战。

进一步完善制度

加强全集团的风险管控

笔者认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各不相同,但有许多共性和缺点,不能适应当前复杂严峻的风险防控形势。突出表现在:

一是风险监管基本上按照产品和业务类型划分为多个部门,没有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风险监管模式。客户是业务的基础,也是风险的来源。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银行产品的创新性使得难以监控客户的全面风险敞口。此外,子公司和海外机构业务发展迅速,客户全面风险暴露管理难度很大,难以实现表内外、境内外、母公司子公司风险管理的三统一。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第二,风险管理根据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类型分为管理部门。在当前交叉风险频发的情况下,控制风险扩散极为不利,难以形成统一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政策。事实上,在交易业务中,只要客户存在风险,交易业务的风险就会传染给信贷业务、金融投资、银行间投资等非交易资产;恰恰相反。

第三,政策制定和制度流程具有中观特征,资产质量监控、贷后管理和微观特征贷款管理的职能集中在一个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缺乏对政策和制度执行的反馈和评价,不利于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对客户风险和机构风险的监控,难以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化解。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第四,风险度量和政策体系在不同的部门是分离的,导致无法很好地应用风险度量的结果,无法通过政策体系有效地支持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系统性风险管理薄弱。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明确的部门及其内部机构来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也没有专业的团队在日常工作中跟踪分析“灰犀牛”的风险趋势。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复杂的金融风险形势,加强风险管控,有必要对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总的思路是,风险管理的许多职能应该按照职能来划分,而不是按照资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来划分。中层风险管理应与微观风险监控相分离,政策体系制定应与监督和执行相分离,风险度量应与政策体系制定紧密结合。同时,应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风险监管模式,加强机构风险监控。

进一步完善制度

提高整个集团的风险管理能力

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机制,但仍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制,增强整个集团的风险防控能力,特别是防范和应对“灰犀牛”风险趋势的能力。

一是要突出客户风险监控,建立客户全面风险暴露的持续跟踪、预警和风险化解机制。

二是建立系统性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外部和内部潜在的“灰犀牛”及可能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是完善资本补充与业务发展相协调的管理机制,每半年评估一次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状况,适时补充资本或调整资产结构。

四是进一步强化经济资本的约束和传导机制,将经济资本和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纳入资产规模管理和定价管理,更好地引导银行分支机构从注重规模扩张向风险、资本和收益均衡发展方向转变。

五是进一步完善地区、行业和产品风险限额管理体系,根据地区、行业和产品的风险状况以及银行愿意承担的最大风险损失设定风险限额,建立监控和刚性控制机制。

第六,建立化解和处置系统性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对于出现系统性风险但没有大规模爆发形成实际风险的情况,要及时协调银行资源,采取措施化解和控制风险,阻断风险扩散。

七是进一步完善分行风险控制,调整机构风险监管思路,实施“一级管理、两级监控”的监管模式,拓展分行风险监控。

第八,针对子公司风险管理薄弱,除了从治理结构上加强风险管理外,还需要从流程上加强监管,实现风险偏好、风险政策、风险系统流程和客户选择标准的统一。

关注两种“灰犀牛”的风险趋势

(一)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部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然而,由于地方财权与行政权、绩效评估、利益等方面的不匹配,地方政府的违法和变相负债问题十分突出。未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以下特征:

1.法定限额内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地区差异显著,部分地区债务偿还压力加大。截至2016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32万亿元,负债率为80.5%,低于国际公认的100%-120%的警戒线;截至2018年3月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6.61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限额内。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金融实力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的偿债能力减弱,部分地区的负债率超过预警标准,部分地区依赖于债务“随时间/0/房间变化”的地区,债务风险不断积累。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2.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正在增加,不排除地方风险的可能性。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产业投资基金、政府采购服务等非法或变相借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总量迅速增加。例如,在ppp融资方面,2017年ppp落地项目累计投资4.6万亿元,比2016年底增长105.5%。大多数回报机制是政府缺口补贴(约占50%)和政府支付(约占30%),这大大增加了未来政府支出的压力。从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省份的投资额远远高于东部省份,部分西部地区的财政承受能力令人担忧。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3.杠杆化“创新”背离了去杠杆化的初衷,推高了金融机构的实际风险水平。目前,在中国大力推广和应用ppp模式和产业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本地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问题,这原本是去杠杆化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项目资金往往是由政府下属公司与银行合作设立的,以设立各种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交易结构是嵌套的、复杂的,这使得国家资本系统控制的杠杆率从3-5倍提高到15-20倍,实质上形成了额外的杠杆率,进一步推高了金融机构承担的实际风险水平。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4.摆脱政府的“幻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本质已经改变。自2017年以来,中央政府发表了密集声明,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长。2017年7月,中央政治局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积累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加;2017年12月,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一份报告,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已经消除了政府将掩盖底部的幻想。2018年4月,政府宣布5个省的6个市县非法举债,共造成154.22亿隐性债务,暴露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管控的高压力局面基本形成。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2)警惕房地产行业的风险

房地产业是一个高度区域性和政策性的行业。自2016年9月以来,国家采取了行政调控措施和长效机制建设双管齐下的方式,房地产市场各方博弈形成了短期弱均衡。在没有重大政策影响的情况下,预计未来1-2年房地产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

1.供需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城市分化格局仍在继续。一些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面临报复性反弹,存在泡沫继续扩大的风险。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仍然很高,一些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达41。二线城市的房价租金比一直在快速上升,一些城市高达100.6,反映出一些城市的投资投机氛围依然浓厚。第三部分: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回调,去库存压力和市场风险可能增加。一些二线城市实施了严格的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监管部分放松,这可能会影响三、四线市场的需求;与住房保障相关的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大幅下降,货币化安置对房地产市场的促进作用难以维持;人口流动的大趋势难以逆转,新城区和远郊难以解决;市场实际利率也很高,房价继续快速上涨的金融条件已不复存在。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2.货币政策的紧缩叠加在房地产金融的强监管上,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政策加息已传导至信贷市场,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走低,房地产抵押贷款明显收紧,同时房地产融资监管力度加大,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全面收紧。在流动性紧缩的大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规模仍高于同期。截至2017年9月底,136家a股房地产上市企业负债同比增长23.21%。2018年3月,已披露2017年业绩的63家房地产上市企业负债同比增长34%,平均负债率为78.6%,30%的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80%的红线。2018年,相当数量的住房企业将迎来集中还债期。一旦销售速度放缓或达不到预期,资金压力将迅速上升,高杠杆住宅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3.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中小住宅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0/。大型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丰富,成本较低。凭借资金和品牌优势,土地储备优势突出。从2017年1月至9月,前10家房企的征地面积占48.1%,同比增长23.9个百分点;2017年全年,前10名房地产企业销售额占比24.2%,增长5.6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竞争态势强劲。然而,空中小住宅企业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信用风险不断上升。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4.居民购房和杠杆应保持警惕,短期消费贷款资金部分流入房地产市场。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从2015年底的约39%升至2017年底的约49%。目前,我国家庭贷款已超过39万亿元,超过1/3的家庭负债累累,即债务收入比大于4,因此居民应警惕增加杠杆的风险。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抵押贷款增速放缓,但短期消费信贷发展迅速,部分短期消费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这部分贷款既无抵押也无担保。个人信贷业务的一些隐患和合规风险可能会暴露出来。

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綦静: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防范“灰犀牛”风险趋势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