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2字,读完约2分钟
为有效解决部分村(居)民党员管理中存在的教育培训难、角色扮演难、管理监督难、生活组织难等“四大难题”,成都市皮都区佑爱街党工委探索实施“党支部+分类组+n”模式,细化党员分类,推进分组管理。
首先,要合理分类,明确岗位职责。根据党员自愿、支部推荐、群众监督的原则,结合党员职业、兴趣、爱好、特长的特点,着眼于村(居)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将党员划分为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治安建设、法治建设、廉政建设等不同类型的群体。每个小组设立党员示范岗位、公益岗位和其他岗位,并制定党员责任清单和消极清单。通过设置岗位、责任、目标、严格考核,努力解决村(居)民党员不愿当家、无理事、不能办事等突出问题。
第二,树立好榜样,信守承诺,履行责任。建立组长责任、组员承诺、月度监督等制度。各班组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学做结合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使命感和履职能力。担任公益职务的党员服从集体安排,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党员在示范岗位上积极开展示范和领导活动,加强对其他党员和群众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各小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示范岗位党员发展情况(包括示范驾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了解情况,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三,分类评估,制定硬性奖惩办法。实行党员承诺季度通报制度,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和集团特点,分类制定党员考核重点和考核办法,每月对照党员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各集团党员承诺进行集中考核。评估结果将及时在村(社区)党务公开栏公示,并纳入党员年度考核,作为首次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四,三级联动,精心管理。建立街道、分支机构和群体三级联动管理机制。街道党员分类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听取村(社区)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分行每月听取各集团领导党员分类管理情况汇报,并现场检查各集团的工作推进情况,加强工作监督;每个班组长应每周总结并告知党员他们的承诺和责任,并将队员的表现记录在党员个人档案中。(毛兰芳)
编者:耿培
标题:探索“党支部+分类小组+N” 推进党员管理模式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