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0字,读完约2分钟
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后且严重缺失。许多基层文化服务机构名存实亡,被称为“聋子”。在一些地方,甚至没有“装饰”,这已经成为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英里”的障碍。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2013年11月起,河北省廊坊市获得了建立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资格,并开始探索创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为低效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寻找活力。
人员缺口大,资金难以保证,活动有待整合,文化站的大门往往被锁上
在示范区建立之前,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杨庄镇的文化站经常被封锁。“每年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前后都会开放四五次。每次参与活动时,您都必须提交该活动以获得批准,并且只有在您同意后才能打开它。”47岁的周宇是文化站的站长,以前是这里唯一的工作人员。多年来,他一直担任乡镇办公室主任,文化站站长只是“兼职”。“办公室主任在工作日有更多的事务,有时很难照顾文化站。”周宇说。
截至2013年底,廊坊市共有96个乡镇文化站。根据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必须超过3人,因此廊坊市应配备288人,但实际编制只有133人。大多数文化站仅配备一至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另有32个站完全无人值守。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汇编中,到这里来“填写空”,而另一些人在这里从事汇编工作,到其他地方去“做些事情”。
周宇说:“每年5万元的资金也有点短缺。”庆祝重大节日时,文化站必须支付许多费用,如舞蹈和奖品,而且很难开展其他体面的活动或增加或更新设施。在一些县,乡镇文化站每年只有一两千元的资金,但由于这笔资金没有纳入地方预算,有时很难保证这笔钱。
此外,各部门文化项目缺乏有效的整体整合,导致基层文化服务分散经营、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今天司法局来了,明天农业局来了,服务分散,有些费用也很大。”周宇说。
编者:刘琼
标题:廊坊“唤醒”乡镇文化站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