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0字,读完约3分钟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要牢牢把握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做到切实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人人负责、人人自觉、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激发内生动机。经过长期实践,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了相对稳定有效的体系,有效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同时,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群众参与不足。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职能。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回应群众利益,引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努力以有形的治理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觉性。第二,发挥社区文化的主导作用。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激发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社会进步靠大家”的实践精神。三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相关知识培训,让群众掌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形式、过程和规则,提高群众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夯实群众有序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拓宽参与渠道。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搭建多元化咨询平台,并将其制度化,有利于改变基层治理手段单一、资源匮乏的局面,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依托城乡社区,围绕人民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培育和发展多种服务、公益、互助的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挥群众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民生中的积极作用。第二,创新合作方式。坚持以党建为导向,吸收与社区配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党组织兼职成员,实施合同共建工程,通过联席会议、舆情谈话、审议咨询等制度化平台,倾听民意、凝聚智慧,形成发现问题、快速流通、分类解决的治理闭环,全面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治理的格局。第三是促进线下和线上的结合。在畅通线下参与渠道的同时,我们善于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促进社会沟通,改善管理和服务。开发建设网上办公系统、特殊应用等平台,形成微整合、服务联动的智能政府网络,让群众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参与讨论、投票、监督等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率。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机构支持。为保证群众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必要完善相应的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规范赋权事项、参与形式和实践流程,明确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治理主体的权责和职能范围。明确权利界限,使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基层法制宣传教育,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公平文明执法,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保障群众权利,维护法律权威,形成良好法治氛围,促进群众依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为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完善投入机制,推动社会治理资源下放到基层,为民众依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日报(2020年8月3日09版)

标题: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