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4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随着水位的缓慢下降,太湖地区的防洪等级已由一级逐步调整为三级。洪水来势凶猛,但各方有序调度,围绕太湖的洪水“盘战”逐渐平息。
这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太湖中的“碟形”洼地容易“憋水”?什么项目在保护太湖?思可带你进入长江流域最后一个“大水库”。
为什么太湖容易“憋水”?
太湖流域属于平原河网地区,地势低洼,泄洪口不足,导致太湖水位“易涨难消”。
如果说洞庭湖和鄱阳湖是两个大“盆地”,那么太湖更像一个“盘子”。从地形上看,太湖流域主要是周边高,中部低,而以太湖为中心的平原地区最低。暴雨来临时,周围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汇聚到地势低洼的太湖。
▲太湖流域水系地形示意图
此外,虽然太湖面积很大,但“身量”不是很高。平均水深只有2米左右,导致太湖自身调节和库容较小。
梅雨期,太湖流域几乎天天下雨,降雨次数多,间隔时间短。前一次集中降雨过程的洪峰没有消退,后一次降雨过程接踵而至。每当水位上升1厘米,太湖的水量就会超过一个中型水库,防洪压力相当大。
排水不容易,这也是太湖容易“憋水”的一个主要原因。
与洞庭湖和鄱阳湖不同,太湖与长江的主流没有直接的联系。连续降雨后,太湖水量多、水量少,但泄洪渠道有限。大量的洪水流入并储存在太湖,使得太湖水位易涨难消。
谁在保卫太湖?
随着太湖水位的上升,排水和泄洪显得尤为重要。
太湖大堤是抵御“洪水和野兽”的第一道屏障。入梅以来,太湖水位持续上升,超过警戒水位已有20多天。经过加高和加粗,7米多长的湖泊周围的堤坝经受住了洪水的冲击。
太湖的防洪既依靠大坝,也依靠工程排水。不管堤坝有多高或多坚固,它都不能抵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因此,大堤很重要,排水也很重要。
▲7月18日,太浦门开了9个孔,将黄浦江水抽干
目前,太湖的排水和泄洪渠道预计主要是雨荷河和太浦河。
王宇河发源于无锡的沙墩口,东至常熟的耿京口,北至长江;太浦河是一条人工开凿了近40年的河流,它连接着苏州的太湖地区和上海黄浦江上游的西樵河,通过太浦东河将水排入黄浦江。
近年来,为保护太湖安全,围绕太湖建设了11个防洪除涝重点工程。
▲王庭水利枢纽。图片来源:中国水利报
为什么太湖不会被淹没?
“美丽的太湖,美丽的太湖,美丽的太湖”。太湖是江南水资源的核心。
江南运河连接着长江、钱塘江和太湖的大动脉,太湖平原内部通过毛细水网与运河相通。进出的人和货物就像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从毛细血管流向大动脉,反之亦然。
▲浙江乌镇,水网密集。资料来源:中国视觉
通过长江以南密集而复杂的水网,水运的低成本优势已经扩展到该地区的每一亩土地和每一个村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位于水路交通枢纽的大米和谷物市场也发展成为繁荣的城镇。
从卫星发光遥感图来看,这个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太湖周边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城市密集,夜晚灯火辉煌。
如果洪水在太湖聚集,那就相当于长江三角洲头上的“悬湖”。一旦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对长江三角洲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难以估计。
可以说,承载着江南“财富密码”的太湖,不能被淹没,也负担不起。
最近,太湖的红色洪水警报终于降级为橙色警报,水位下降,湖面平静。然而,目前,长江三号洪水正在向中下游演变,台风胚胎正在酝酿,太湖面临的考验仍在继续。当风雨来临时,太湖的防洪不能因为“看似平静”而放松。
合作制作: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新华网思科
规划:刘娟
制片人:李晓云
编者:齐立君舒柯凡
设计:李全
校对:郭建伟
卫星数据源:sentinel-2
标题:如何守护好“排水难”的太湖?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861.html